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大匡山,位于今天的四川江油市境内,作者早年曾在这里隐居,读书学道。但是,出仕为官、造福家国,一直是他内心的理想,开元十二年(724),二十四岁的他终于离开这里,去往广阔的天地追寻他的理想。
诗的首联描绘了山中美丽的风景:早上的群峰参差林立、碧绿如画,微风吹动藤蔓,不时拂过栏杆。
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写山中景色,突出生活气息:山中的人们往来行走,多半带着家犬,晚上回家,常常背着一担自己砍来的柴薪。
闲暇之时,常常背倚林木,望天上云卷云舒;不远处的池塘边,时常可见僧众在那里洗涤钵盂。
如此清静幽雅的山中胜境,莫要怪我无心留恋,只因我早已立下志愿,要仗剑怀书,去那远方闯荡一番。
此诗寓情于景,表达出了作者高洁的品位和追求理想的决心。细细品味,仿佛可以看到作者身处山中,或伫立赏景、或徜徉吟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