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以李白的这首诗歌作为例子。
别匡山
李 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李白这首诗作于匡山,即四川江油市内的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前六句是写景的: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带着家犬行走;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我倚树而立,聆听树上猿啼阵阵,有时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清幽优美的画面和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依恋和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两句是抒情的: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体现着作者对未来的向往、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
本首诗中诗人采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回答抒情手法,我们首先要考虑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那么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描写了匡山雄奇、秀丽、清幽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匡山优美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李白内心远大的政治抱负。抒情方式方面考虑完毕后,要看看有没有采用其他方面的艺术手法去抒情。最后两句是在前面优美环境的基础上铺垫而来,既然这里这么美,为什么不留恋呢?因为我有更远大的抱负,这就是衬托。用高的来衬托更高的,好的来衬托更好的,是正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叫做反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正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反衬。所以,李白这里,先说风景优美,生活闲适,即使这样,我也要离开去追求我的理想,这就是理想更好,是正衬。
所以,回答本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三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衬托。至于其他的,以动衬静等,则是写景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