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读前思考:状态和能力哪个更重要?我?肯定是状态。比如学生平时考的分数差不多,但考场上状态好的人会正常发挥,甚至超长发挥,而一旦状态不好,那连正常发挥都会有问题了,所以我赞成状态比能力更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神经科医生,叫作小林弘幸。他的职业经历非常丰富,不仅在英国伦敦、爱尔兰当过医生,而且还是日本体育协会的体育医师,主要通过专业知识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好。在指导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他发现,如果运动员想在赛场上拥有更好的表现,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哪三方面呢?分别是专业技能、康复和护理,以及状态调整,所以这是一本帮助大家通过调整状态来充分发挥能力的书。
什么是状态?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状态往往代表一个人自主神经的平衡。
我们身体的自主神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交感神经,主要让人紧张;另一个是副交感神经,主要让人放松。白天,我们工作需要有精力、有干劲,这时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晚上,我们需要休息、放松,这时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所以,一个人的状态主要由这两者按周期交替平衡着。
怎样让自主神经保持平衡,从而让我们有良好的状态呢?我们只要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自主神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受人的意识直接控制,但受环境影响。
书中有一个例子。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发一张风景照,状态会更好。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得出去散步、找风景,在这个过程中,自主神经会变得更平衡,状态也会变得更好。
那我们如何让自己保持更好的状态呢?书中给出了108个状态调整法,但放在第一位的是身边物品整理法。
一个人身边的环境往往是他内心秩序的一种体现。一个事业成功者的办公室绝对不是乱糟糟的,一个学霸的书桌也很少出现是乱七八糟的摆放,所以干净整洁意味着好状态,好运气。
排在第二位的是时间整理法。
一天中最好的“制胜时间”是什么时候?应该是上午9~10点。人起床4个小时后,状态是最好的;8个小时后,第一次困意袭来;11个小时后,大脑又会分泌让人兴奋的激素。
当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就知道在上午精力充沛时做内容性工作(脑力工作),而午饭后两个小时可以做些简单的工作(体力工作)。在下班前的一小时也是一个“制胜时间”,在下班前的1小时,人的状态是很好的,这时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再完成一些工作。
第三是人际关系整理法。
如果我们想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看、不听、不评论。如果做不到,请记住一句话:表扬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批评人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第四是身体和行为调整法。
一个人的好状态主要跟三个方面有关,分别是心、技、体。心是心理,技是技能,体是身体。其中,身体是基础,如果我们的身体条件不好,就不可能有好状态。
书中除了让我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外,还建议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作者说写日记是重启一天的好机会,日记可以记录情绪和感受。当你的情绪是迷雾时,文字就是一把手术刀。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之所以无法平复,是没有真正地看清它背后的原因。当我们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之后,会发现很多问题变得清晰了,所以,日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平复情绪,提升感受力。
第五是饮食调整法。
作者建议我们每餐吃六七分饱,不要吃得过饱,有一个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宜超负荷运转。
第六是精神和自我调整法。
有时情绪出了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层面,比如抑郁、焦虑时,因为坐那儿可能越想越想不通,越想不通就越焦虑。反过来,精神的问题可以先从身体去调整。
作者说,这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爬楼梯。通过爬一两层楼梯的轻微活动让自主神经恢复平衡,从而缓解情绪低落的状态。所以,请大家记住,精神的问题往往可以先从身体去调整。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早上照镜子时,我们看看今天的自己,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们余生最年轻的时候。
状态就是一个人的基本气场,有了好的状态,身体、心灵都会良好运转,从而找到更好的自己!
状态一来,好事自然来。
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