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偶然翻阅了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一书,从此便对断舍离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甚至下定决心要彻底执行断舍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在面对购物诱惑时总是无法坚持,最终还是败给了“买买买”的冲动。每当看到家里被各种杂物堆满,我都会重新提起断舍离的决心,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怪圈:不断地扔掉不再需要的物品,却又不断地购买新的东西。家里的物品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多少,反而让我感到更加疲惫和焦虑。每当我说起要进行断舍离,我的女儿就会调侃地说:“先从扔掉你自己的东西开始。”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拍摄的关于断舍离的电影,电影中的家庭几乎可以用“空无一物”来形容。虽然我能够理解电影想要传达的理念,但那样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在,家里的所有储存空间几乎都爆满了,我根本无法做到所谓的三七比例留白。简单来说,我既无法忍受家里过于空旷,也无法接受现在这种到处都是杂物的状态。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我开始反思,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我意识到,我真正想要的是一个物品更少、空间更宽敞的家。如果所有的储存空间能够做到三七留白,那将是我理想中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决定从源头上刹车,即不再购买非必需品。我开始尝试家中只保留每种物品一个的原则,以此来减少重复和冗余。
我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将家中一年以上未使用过的物品全部清理出来。在挑选和整理的过程中,我不得不面对那些曾经花费我不少金钱却最终被闲置的物品。我感到心疼,因为这些物品大多数都是我亲手购买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购买时的冲动是多么的不理智。我不仅浪费了金钱,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拾和整理这些闲置的物品,这是一件多么不上算的事情。然而,我却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循环。
现在,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公司年会上有人中了微波炉的大奖,却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其送给同办公室的大姐。原来,当我们的认知发生改变时,我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对于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别人免费赠送,也会成为一种负担。我开始明白,真正的断舍离不仅仅是扔掉物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工作的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开始更加细致地审视自己的购物习惯,试图找出那些导致我不断购买的深层原因。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之所以购买某些物品,并不是因为我真正需要它们,而是因为受到了广告以及优惠活动的诱惑,有时甚至是一时冲动,就下单购买了,有一些衣物因为自己不太喜欢,自己也不愿意退货,穿又不愿意,结果买了就闲置起来,这样的坑我踩了无数次……为了刹车,我选择干脆不浏览购物的直播间。
我开始尝试用阅读、运动和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来替代购物,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到更加充实,也帮助我逐渐摆脱了购物的冲动。
此外,我还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我制定了预算,严格控制非必需品的开销,并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储蓄。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也减轻了财务压力。我开始意识到,拥有一个井井有条的家和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比拥有满屋子的杂物和无尽的债务要重要得多。
我的最终目标是~学会了如何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适度的消费,在断舍离的路上,适度断舍离。我明白了,断舍离不仅仅是一种整理物品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如何区分生活中的必需与非必需,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通过断舍离,我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提升了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看着越来越整洁,越来越井井有条的家,内心的喜悦每日递增!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适度的断舍离,一定是值得,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