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学习杜甫的诗,不愧被称作“诗圣”好多诗脍炙人口。
《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这是一本关于古代大文豪杜甫的国风插画随笔集,从夜晚、李杜友谊、家园、力与美、幽默感、爱国、生活意蕴、仁爱八个侧面,展现杜甫应对人生沉浮时敏慧细腻、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以及他遭遇时代困厄时俯入茫茫大地悲悯众生的大爱光辉。
本书是湘人彭二、符殊、朱卫东三人联袂作品。
湘人彭二,本名彭治国,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任记者,现为“为你读诗”《诗意的人》栏目负责人及总撰稿人。
符殊,知名国风画家,在“涂鸦王国”等专业设计平台具有较高人气。她的画作构图宏大,人物俊逸飘洒。
朱卫东,2013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得主,“为你写诗”首席语言艺术指导。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世间疾苦,依然具有富有家国情怀的抱负、和李白的友谊以及仁爱地爱国爱民的诗人。
有家国情怀的抱负,却郁郁不得志。
有人说杜甫是夜晚诗人,因为他写的很多诗是和夜晚有关的。
如:杜甫有一所房子,面朝江水,春暖花开,被他叫做草堂。
一天,杜甫草堂的房顶被大风刮走了,又下了大雨,屋顶漏了,床上没有干燥的地方,雨像长了脚,长长的,细细的,像麻线一样,不停止。
也正是他有了这样的经历,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不仅仅想到了自己,更是想到了庇护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欢笑展颜,安稳如山?
呜呼!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千万间广厦,那时即使我的房子破了,我冻死了,我也心甘情愿。
即使遭遇如此不幸,他依然心系天下贫寒的人。
杜甫总是挨饿,总是受冻,总是漂泊,总是走在路上,当杜甫一家来到成都,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惺惺相惜的李杜友谊。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无数人遭遇绝境。杜甫有一个最牵挂的人,就是李白。
李白也时时想念着杜甫,李白对杜甫的思念,像汶水一样无穷无尽。
在安史之乱之前,他和李白曾三次见面。杜甫写了很多首想念李白的诗,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仁爱:无情时代的有情世界。
见多了无情和丑恶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悲观,甚至绝望。然而,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人,仍有一个有情世界,坚定地屹立在杜甫内心深处,不可动摇,不可转移。
如:“四月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我们在杜甫的诗歌里,更多感受到的,仍然是温暖、美好和善良。
写在最后: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相信,一切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作品一样,都是永远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