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李白的诗,觉得他永远年轻,永远激情昂扬,才华横溢。而读杜甫的诗,则觉得他早已老迈,一直苦大仇深,一直忧国忧民。
读了《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这本书,才明白,杜甫的一生,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经历也是普通百姓的经历,他来自于人民,他为人民而歌,他的诗中有苦,有忧,也有喜、有乐,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人民真实的生活吧。
《谁当凌绝顶,杜甫与我》是由散文作家湘人彭二、国风画家符殊、朗诵家朱卫东创作的一本关于诗圣杜甫的国风插画随笔集,通过夜晚、李杜友谊、家园、力与美、幽默感、爱国、生活意蕴、仁爱八个侧面,展现杜甫应对人生沉浮时敏慧细腻、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并以他卓越的诗才和身处人生逆境中敏锐的洞察力、浓烈的共情力以及自适的练达力,引导当代人积极乐观奔赴各自的理想与热爱。
杜甫生于唐朝鼎盛时代,见识过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奢侈,也见识过一个时代的没落,因此他的后半生都在挨饿受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流离失所的路途上惊鸿一瞥吧,他的生活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普通黎民百姓,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也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正因为杜甫见识了社会的苦难,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才更令人敬佩吧。
我们都是时代的一粒尘埃,在战乱的时代,人们如蝼蚁般活着,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明天还是会到来,虽然杜甫在流亡的路上有“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的困苦,但也有故人孙宰“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的深厚友谊,有对友人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的深切思念,也还会有对邻家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的仁爱之心。
即使生活困苦,还是要笑对生活,杜甫的幽默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趣的老头,他爱喝酒,却没钱买酒,在蹭酒喝时也有哭笑不得的事,一个老翁服役很久的儿子终于回家,拉着杜甫从早上喝到晚上,还不让他走,杜甫于是发出了“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的无奈,最穷时裤兜里只留一文钱,还时常拿出来看看,显得很有钱的样子,“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样可爱的小老头与那个悲苦的印象大相径庭吧。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苦难没有消磨掉杜甫对生活的热情,他把这些困难化为诗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因为有杜甫对那些生活的记录,让千年后的我们得以从中获得精神激励,杜甫、杜甫精神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