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讨厌每次周末聚会都约在创意园,还总约在同一个,真想把朋友拉黑,再也不见。
广州好歹也是国际一线大城市撒,能不能别总在红砖厂一个圈子里面混啊,都TM快混成砖厂一哥、一姐了,玩的地方那么多,得学会雨露均沾呢,我在微信群里面吐槽着。
文艺青年,不是一个名词,是一种生活方式。周末聚会的场所一定拒绝乡村非主流,文艺逼格满满的场所才能配上这双十一抢回来的大牌。小文青,则掺杂了台湾人口中的小确幸。
在广州,再也没有哪个地点比红砖厂更有艺术气息了,江湖地位等同于北京798艺术中心。在接待了N个朋友、举办了N+1次Citywalk活动后,总结了逛创意园的6个关键词。
One:拍照
其他事情都可以不干,先把朋友圈素材收集全了。
好的创意园区,一定是个摄影天堂,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不管拿的是单反,还是爪机。
Two:喝咖啡
出来玩喝咖啡的就是被小资情调惯出来的臭毛病,尤其是那些挑咖啡馆环境的。下雨天要室内的、冬季露天的好一些,可以晒太阳、WiFi信号好不好也要考虑进去,其次才看咖啡好喝不好喝。跟着她们混我学会了喝情调,出门在外空余之时在星巴克可以一坐坐一天。
Three:进书店
一般开在创意园的书店都得走艺术化的经营路线,比如红砖厂的360书店,港澳台设计类的书籍多一些,国内的畅销也会摆出来一点。靠设计吃饭的朋友如获至宝,每次必拉着我们一票人在此打卡,然后一本都不买。有一天我嘴欠问了一句,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不买呢,她的回答刷新我的购书观。甩下一句,你傻呀,我记下那些书名然后网购呀,书店买贵好几倍呢,莫名地对这些“省吃俭用”的家伙们心生敬意呢。原来和我工资差不多的她们,是这样剩下化妆品钱的。
Four:看展览
一场艺术Show,但与价钱无关。
本着只逛不买的原则,需要掏钱买门票的画展肯定不看了。谁曾想,五个人中就我们两个有艺术细胞男生举了反对票。这次给的答案是:艺术展览和其他的东西不同,你错过了这一次展出,下一次不知道能不能看见了呢。在这种艺术园区,别失了身份。最重要的是门票也不贵,十块二十块姐姐还是能掏得起的。
皱了一下眉,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了也白猜。听过很多道理,都不如这几个家伙的洗脑金句啊。
Five:读建筑
把改造玩的溜的人,不是一般人。首先是整个创意园区的空间设计,决定了会不会有商业、公司入驻,再是那些咖啡店主、创意店们,都要有一个标准,得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改造和周围建筑毫无违和感。
低矮的工厂造型,一度被大神们认为是浓浓的乡村味。旧,代表了历史。才会有人愿意跑到这个地方浪费美好的时光,城市人的时间很值钱的,可能一杯咖啡的工夫就签了个几百万的合同呢。建筑,搭建了艺术空间的商业形态。
不仅建筑是这样,这里的人都是冲着情怀买单的。这里的房租可不便宜呢,珠江新城的IFC一平是200多,这个小破地方150-180每平方,还不一定能租到。
以前造商品,现在是卖商品。建筑也和当初差不多,说流通的商品变了,不如说是需求变了。
Six:逛市集
插花、沙画、饰品、茶杯等手工工艺品,和景区卖的义务小商品不同,这里的每一间商品都是原创,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的那种。杀价的时候,跟在菜市场买菜的大妈毫无差别。妹子们也不觉得丢脸,反而教育我们这是生活中很美好的事情,买东西的时候不讲价真的不好,于是我们都以超划算的价格入手了好多看起来没啥用bigger满满的东西。
创意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一个拍照的地方,那么简单。放大格局来看,对于文青们来书,更多的是像厦门鼓浪屿一样的存在。能满足一切文艺的活动,在周末的时候几个好友可以随便坐一下,比起公园、书店、商城好得太多了。安静、空间大、有面、渴了有喝的,饿了有吃的,组成了一场聚会的所有可能。
创意园区,连接了潮流与历史。一墙之隔,园外是现实生活的“苟且”,园内是理想世界的“远方”。对于居住在那里的人来说,他的日常,就是我们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