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让自己先做到你目前所处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因为数据表明,每个领域,多数的资源往往掌握在少数的人手中。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宏大目标的第一,就可以先尝试一下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如果还是很庞大,就继续细分,直到细分的领域在当前的自己所处的条件下可以具体实施和达到。例如,当前我是一名就业指导,那如果我直接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到校长,肯定是异想天开了,再细分一下,我在当前的平台--就业部,能否做就业部老大。显然也有难度,我的老大远比我有资历比我优秀。那怎么办,再细分呢,我能不能做到就业部所有老师中的业绩第一呢,好像有点希望了,但是好像也不能一步到位。那再细分,我能不能首先做到我这个学科的第一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这个学科就两个老师,已经占据了一半的可能性。那么我就可以首先抢占学科第一这个小山头,这时候再反过来取抢占更大的头部,是不是就有一种步步为营目标清晰的感觉了呢?答案是肯定的。相应的,每个山头都有每个山头的视野、资源和高度。只有不停地抢占山头,才能享受到该山头给我提供的一切,为下一次攀高储备更多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已经选到了一个好的平台或者好的领域。
其次,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要善于运用一切资源。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比如每分钟的价值。华为的项目组,在做开发的时候,就很善于将一些没什么含金量但是很耗时的工作外包给外包公司,而自己花重金组建的精英团队,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中。这个道理在个人身上同样适用,假如我们每小时的价值是50元,我做一次家务可能需要三个小时,那我请一个100元三小时的钟点工,而自己拿这三个小时做重要的事情,哪个更划算呢。这是简单的体力外包。第二层次,脑力外包,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理解或者需要涉足专业领域才能解决的问题,难道要花时间去专门学习吗,不是的,当然是要去问这个领域最牛的人,借助他们的大脑和知识,来解决自己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如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我要善于运用外部力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很多时候我们茫然,就是因为毕业后抛弃了学校那套体系,但是又没有办法构建新的适合社会生存的体系。读书需要解决的问题:读什么,这本书是否是信息的源头或者一手知识,同类型的书还有哪些。读书需要的技能:专注和迭代。专注是必须的素养,当别人问你觉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给出了同一个答案--专注。那迭代呢,其实跟编程中的可迭代对象是一个原理,不求一步到位,只求每一次循环,都会有一些新知。俄罗斯探险队和希腊探险队在抢占南极点第一的时候,俄罗斯队采用的是天气好就加速前进,天气差则躲在帐篷中捶胸顿足;而希腊队则每天要求不管天气是否恶劣,都必须前进20英里,这就形成一股很强的韧性,轻松面对简单气候,坚韧耐心搞定恶劣气候。最终,俄罗斯队不幸全体阵亡,而希腊队则到达终点。
第四: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着知识变现,比如创建一套最小的知识模型,一元,或者9块九就可以解决一个什么什么问题。这是一个知识点巩固和加强知识结晶的最快最牢固的办法。因为教会别人,是所有学习方法中最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