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的课堂过关,可从备课、上课、评价反馈三方面入手:
备课环节
• 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定清晰、可测的合作学习目标,如在语文阅读课上,目标设定为“小组合作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30分钟内完成分析报告并推选代表汇报,准确率达80%以上” 。
• 设计完整合作要素:规划好小组规模,一般4 - 6人为宜,并设计分工安排,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同时明确合作流程,如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总结成果。
• 规划独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难度,合理分配独学时间,确保学生有充分时间自主思考,如复杂数学问题,给予10 - 15分钟独学时间。
上课环节
• 确保目标清晰传达:课程开始时,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或PPT展示,让学生知晓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可请学生复述,确认理解。
• 监督独学与合作进程:教师在学生独学期间,巡视观察,确保学生专注思考;在合作学习时,检查小组角色分工是否合理,成员是否各司其职,及时纠正混乱情况。
• 把控展示汇报: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或任务进行展示汇报,如在历史课小组展示中,要求紧扣“某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一核心,避免偏离主题。
评价反馈环节
• 即时评价学习效果:在小组展示后,教师当场从知识掌握、合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如“小组对数学公式运用准确,但讨论时部分成员参与度不足” 。
• 定期综合评估:每周或每月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综合评估,通过成绩对比、观察记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步与问题。
• 促进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改进建议,如针对合作效率低的小组,建议优化沟通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