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不是让我们给孩子过早地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儿,而是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这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别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标准会被婴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三岁到七岁称为“幼儿期”,又称学前期。这一时期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这会对他将来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孩子在这一阶段还有哪些心理发展规律,父母又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呢?
林文采博士在“儿童心理营养指南”中详尽介绍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要,了解到这些,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跟孩子很好的沟通。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0-3个月 我只会哭,但要你无条件接纳我】
0-3个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会用哭来表达。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个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孩子要你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对于母亲而言,来做到这些,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有了本体胺的分泌,母亲会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从身体上,提供乳汁,从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这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找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他希望从这个人身上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到了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
等到结婚后,他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讲了又讲,问了又问。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一个答案。
这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那么多困扰。他不能够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他的身体就会一直去寻找,去找那个重要的他人。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但愿我们人人都能做有觉悟的父母,早日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避免孩子一生辛苦,一直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