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每个家长辅导的方法也一样。是什么给了我勇气,抛出这样一个题目呢?
当然不是梁静茹。而是这几年从培训班老师到学生家长身份,持续的头痛与持续的思考中,让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我做培训班的时候,大部分课都不是预科,不超前学习,而是巩固与补充课内知识。许多家长把英语这一科目的课后辅导任务交给了我,我也见过各种学习问题。
孩子们在学校每天一节英语课,除此之外还会通过早读、午自习以及家庭作业来学习英语。相比之下,每周1.5~2小时的英语兴趣班,在时长上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不指望能有妙招让成绩飞跃。尤其是那些英语上已经厌学,欠债多年的学困生,辅导作业时,降低期待,摆正自己的位置尤其重要。
对于学困生,主要是对症下药地解决他知识点上遇到的困难。比如他英语什么都不会,但是语法问题尤其严重,我就对单词和发音上的瑕疵视而不见,只抓最短板。而很多家长在辅导时,遇到什么问题就指出来,比如书写、坐姿、单词拼写...最后自己气炸了,孩子也懵逼了。
有时侯真的觉得孩子脑力有问题,半天不吭声,或者同一个问题反复说反复不会。这时,孩子还在一楼,家长站在三楼拼命给他讲三楼的布局和细节。他们坐在一起,却不在同一个理解层面。孩子重复家长的话或者点头,让人以为他懂了,而家长也沉醉在自己的讲解中,没办法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进步。
觉得孩子笨的时候,必须退回下一层知识,先给孩子打基础。比如,学校学一般现在时与正在进行时的对比,他不懂,我们就要退回去操练四大时态的应用场景及结构。如果他不懂四大时态,我们就要退回去解析主谓宾结构,练习时态变化。如果他不能理解时态变化,就要帮他分辨词性及句型。那些聪明的孩子,不过是在每一层,进行了足够时长的练习。基础已经游刃有余了,才能集中脑力学习新知识点。
对于学霸,则主要是养成一些提升效率的方法,发挥杠杆的作用。学霸的知识面已经很庞大了,给他知识上添砖加瓦是做加法,效果不明显。而养成好习惯,就是在他庞大的基数上乘以1.2 或者1.3的系数。比如英语作文,我每次给他补充10个高级词汇或者表达方法,一学期下来150个,也许考试中能用上一个,增加0.5分。不如每次刷题之后,让他养成highlight 并默记精彩词汇的习惯。每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无数次的提醒与逐渐转变。10节课讲10个问题,不如10节课让两三个好习惯落地,确保学生形成思维惯性。
国内教育现状就是这样,学校会对家长提出辅导作业的要求。我们只有像老师一样专业,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高效助手。时刻提醒自己降低期待,熟悉知识的每一层结构,反复重温认知规律,像老师一样设计学习流程(引入--熟悉--操练--输出),保持愉快的学习氛围。希望孩子比昨天更进一步,我们也比昨天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