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内驱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现代社会,间歇性努力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是还有很多人干脆选择躺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该怎么解锁内在动机?让自己“燃”起来呢。西方心理学有个叫做“自我决定论”的理论,说的是要孕育内在动机,得满足三个要求:自主、胜任和归属。
第一个因素:自主。自主就是做事时能自我掌控,自己做决定。就拿小孩子举例,之所以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就是因为父母对他们的学业,干涉太多了,管的太多了,但父母也有自己的心思,放手容易,犯了错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们普及一个观点,“试错”迭代,犯错不可怕,改正错误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做父母的,学着“心大”学着放手,让小孩子试错学习,在自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内驱力。同样,真正聪明的管理者,不是把每个步骤给下属安排好,让他们亦步亦,相反他们会给下属创造一定的自主空间,给他们试错学习,快速成长的机会,进而享受主动创造价值的乐趣。
第二个因素:胜任。我们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能胜任呢?应对与自己实力相当的挑战,并能获得公正的评价,其中,公正的评价至为重要。假设一个孩子在写作业上得了一个B,他希望得到A,下次会认真的一笔一画的写,但最后还是得了一个刺眼的B,而且老师没有一句解释,你觉得他还会继续努力吗?显然很难了,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呢?是老师耐心的给孩子分析写字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改进的方向,此外,还有满足胜任感的需要。我们还要尽可能的发现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擅长的事,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特长,所以我们打开视野,尽可能的给自己,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尝试机会,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兴趣点、擅长点。
第三因素:归属,希望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响应和支持,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喜欢孤家寡人形单影只,在遇到困境时,我们要积极求助,在别人遇到困境时伸出援手,多说几句打气的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难想象这会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人生状态。
心理学领域有个著名的“斯金纳箱”理论,斯金纳是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他发明了一个箱子装置,箱子里装了一个食物投放器,还有一个电击器,斯金纳把小白鼠放在箱子里的,一旦完成任务,就给它投放奖励,没完成就给它放电击惩罚,很快,小白手机被训练出来了。
这其实就是外在动机的理论基础,用惩罚和奖励来操作人的行为,短期来看,外在东西非常优秀,但它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伤害了我们的内在动机,更重要的是,斯金纳箱让我们行为高度单一,毕竟外部动机的指挥棒往往是单一的,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很难做到内外兼顾,在外部目标和内在目标上处处圆满,我们需要做好加减法这道题,我们受外部动机的驱动,在外部目标上做加法,在内部动机上做减法,还是在外部动机上主动做减法,把精力用在探索初心,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选择没有对错高下,关键是想清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