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慧工作日志11.26
今天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全体与个体的有效参与程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老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能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此,要重视学法研究,加强认知策略指导,由“学会”向“会学”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乐学”。
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成长,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