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几乎所有人对于孩子都有焦虑:
1.把学业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现在教育更倾向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看综合能力。
太多的家长和老师只要看孩子成绩好,就觉得其他啥也不是问题。其实大错特错,本质上“立德树人”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孩子自私,没有礼貌,生活能力差,抽烟等等,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孩子还是学霸呢,那有什么关系?可想而知,这种思想多可怕!未来这个孩子能有很好的发展吗?
相反,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认为孩子其他的爱好啥都是不务正业。
比如:孩子一直在那画画,有的家长就会说,有时间多学习学习,少浪费点时间干那些没用的。
2.聚焦缺点,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这时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也这样对你,你的感受怎么样?你会怎么做?
3.受周围全是“优秀”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打开朋友圈,看到的都是美好的画面。
比如:孩子获大奖的照片、孩子弹钢琴的画面,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照片等等,你总是盯着这些看,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你就会说:看看谁谁谁怎么这么优秀,某某某过得怎么这么好,你再看看你!这样比较,就会伤到孩子,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家庭关系。
而事实上,朋友圈只是晒的好的一面,并不是真实生活的全貌,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生活。
4.灾难化的思维。
人人都知道要活在当下,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
我们也许总是在焦虑: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孩子万一学坏了怎么办?孩子如果有了网瘾、游戏上瘾怎么办?孩子要是早恋了怎么办?孩子要是叛逆期到了,怎么办?
我们总是提前给自己制造焦虑,拿着放大镜找孩子身上的缺点,除了影响亲子关系,婚姻关系,还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请问这有用吗?还是想想你能做些什么能提前预防和眼下怎么做,这样来的更实际些。
行所当行,请放下对孩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孩子的平凡,因为我们的孩子终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平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