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让人沉痛的事莫过于在网上看到百里路小学一名教师的离世,每一年网上看见的或听闻的教师在上班期间猝然而去的不在少数,但选择以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更是罕见。
为什么证明老师的离世会掀起轩然大波?就在于网传的她面临“末尾淘汰”和因成绩不好、家长举报遭到校长的批评。虽然官方通报网上所传这些不实,系“突发意外死亡”,但“末尾淘汰制”不是那个老师所面临的达摩克利斯剑?2020年本县因生源关系将农村的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全部裁撤,变为初级中学归并到学区。学校的百多号人人员富余严重,学校根据上级精神采取末尾淘汰制分流多余人员到缺岗缺编的学校任教。
学校的做法表面看起来是公平的,综合近五年的年终考核成绩进行评定,按编制留够所需人员外其余的都因成绩低而被分流。但是这里面避免不了也也掺杂“私货”,与领导不对付的往往以正大光明的名义纳入到分流的名单,等你发现时已经迟了。这就使得那些带班优秀教学成绩好的老师就因平时不听领导“招呼”而没有留下,于领导来说是省心了,但对学校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
让人更感荒谬的是那些分流到本县南面缺岗缺编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由于分配的名额空余全部晋升了了职称,他们有的几乎没有什么条件。而留在本校的教师因为岗位核定名额和排队人数多,职称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按教学能力来说,能够留下的都是比较强的,他们更有资格晋升高一级职称,可偏偏因为名额问题而晋升的路渺茫,能怨谁呢?
就学校而言,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学生,不是流水线工厂的产品。作为学生而言,有个性、层次之别,也有学科的差异。那些带好班的教师创造条件就要比带差班的教师容易得多,有的学科上成绩用比其他学科轻松。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很难保证公正合理。我以前带道德与法治,每一年的中考成绩都排名农村学校前面,好几次被评定为县乡级优秀教师。可自从为历史以来,付出的劳动要比带道法多得多,但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比以前差了多少。
县管校聘、末尾淘汰、轮岗等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其所起正面作用实则要大打折扣。为了祖国的未来,希望早日改革教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