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第68篇 1273字 ,累计126605字】
最近听了齐老师的写作课,老师连续多次在讲课时强调,想要在写作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或成绩,必须突破舒适区。
回顾自己写作的这30多年,精力花了不少,也写了不少的文字,但进步甚小,就是去年进入简书写作以后,还是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离自己的预期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自己的反思,发现关键问题也是没有突破舒适区。
表现之一,就是满足于过去取得的那丁点成绩。以前自己虽然在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专业论文等领域写了一些东西,有些也得到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肯定,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甚至是20多年前的事。何况自己那时写作,是因为所处职位有直接关系,信息来源广,掌握的情况多,加之自己长期在一个系统工作,情况很熟,写起来得心应手。
也正是因为情况熟、领导和同事都已经习惯我的写作风格,所以自己信手就写,在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等方面精雕细琢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写来写去新意不足,老调太浓,停滞不前。
来简书写作以后,刚开始一直是满足于每日日更,忽视了写作质量和自己要来简书写作的真正目的。因而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拼凑,就是记一些流水账,自嗨自嘲的较多,而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文章很少。
表现之二,写作领域狭窄,体裁单一。过去主要是写各类公文、新闻报道中的消息稿,这两类文体基本只要把事实陈述清楚事例突出或感人就可以了大多篇幅不长,而且大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或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只要稍微用心,就很容易完成。
对于稍为难一点的领导讲话稿,一般写之前会与领导沟通,只要充分领会好领导的意图,往往也容易达到领导的要求,即使有些差距,领导自己还可以修改,况且领导读完了,多数情况下也没有人再去深究。而且有些领导的报告,上面都有现成的资料,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修改和完善就大功告成。
而对于其他体裁的文章,诸如文学作品等,一方面不是本职工作可以不写,另一方面总是以自己没有写过、不会写而想办法推辞,实则就是自己不想跳出舒适区,不敢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想去学习新东西。久而久之就形成这种定势,还心安理得,悠哉乐哉。
表现之三,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目标。以前从事企业文秘工作,工作任务也比较重,压力较大,很少考虑自己应该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与企业同步成长甚至超过企业的成长速度,总是以被动满足工作需要、能应对工作就可以了,所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足,学习不够。
现在回想起来,没有目标的人,要么就是瞎撞,要么就是停滞不前,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写作要突破舒适区,就我个人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拓展写作领域。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个写作者,更应该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问题趟在舒适区,及早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我以前的新闻写作主要是传统媒体,就是近些年在单位或社会上的的公众号发表了一些稿件,也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体新闻稿件的形式上,与新媒体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现在不写新闻,稿件就无法适应各种新媒体的需要采。
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就得给自己增加压力,与时俱进拓展自己的写作领域,甘当小学生,以学习的心态,不耻下问,多向80后、90后,甚至00后学习新媒体的写作,弥补自己的不足。
其次是在写作体裁上要向文学作品进军,散文、故事、小说、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等都要学会写。
天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最多相当于一支失真的录音笔,或一个蹩脚的记录员,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其量能为自己将来写个人传记提供一些素材,否则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谈了。
而能真正体现写作能力,应该是能根据会议记录或录音资料,写出让人满意的会议纪要来。这就需要有更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当然,文学创作远不止于此。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写自己之前没有写过的人和事,写自己之前没有涉及的领域、没有涉及的体裁,才会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实现不断进步。
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发展的眼前、超前的思维来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看待写作。思想观念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得好好学习,接受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学习不得有畏难情绪,怕难就只会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形成良心循环,不断进步。
要突破舒适区,必须自我加压,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否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又会停留在新有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