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从“第二课堂”到“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终于在新课程的架构中确立起自身的课程地位,这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在我国应是教育体制及其话语霸语尚未彻底瓦解的背景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全发展任重道远,特别是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程——双重课程的整体设计尤为重要。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并不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构图针对“知识中心”的“学科课程”而设置“经验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们往往把两种课程对立起来认识,把学科课程归结为“系统知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归结为“生活体验”。然而,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自都是在学习中组织“知识”和“经验”的课程。两者的差异不是“是知识还是经验”的问题,而在于“知识”与“经验”的组织方式的差异。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科课程所排除了的现代社会以及人类与人生的切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这种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打破了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拓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不用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根据教师的专业判断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来确定现实社会的课题从而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经验、表达”的非线性单元结构来替代“目标、成就、评价”的线性单元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这样一种学习观点“学习是知识和经验的持续整合过程,并以此而加深、拓宽人们对自我、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学生借助调查研究、社会参与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并形成积极的态度。学科课程偏重“学科逻辑”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偏重“生活逻辑”一综合性的知识与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统整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师角色、学习形态和评价方式上,与学科课程”都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两者的差异是进行双重课程设置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它针对我国学校传统课程的缺陷,即长久以来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结构,偏重学术知识的灌输,造成科目林立,学习经验脱离生活脉络,学生不仅无法获得整体知识与经验,也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知识传递的强势架构,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整。但是,无论偏重“学科逻辑”还是偏重“生活逻辑”,都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两个要素。而且,不管是“知识”还是“经验”都是在学习主体的活动之中、在学习主体间的关系之中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任何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双重课程需要整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