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君与臣,恩与怨

       君和臣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两个人,可能关系很好,但君是君,臣是臣,各司其职,各有各的本分,一般情况下不容混淆。

      有的人志向就是做皇帝,比如项羽,刘邦,有的人志向是做贤臣,比如诸葛亮,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实现这样的目标他的人生就完满了。

      君和臣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如果君臣都是有志向,有能力,而且私人关系很好,那他们君臣之间会怎么相处?刘备得遇诸葛亮,风云际会,如鱼得水,双方都觉得很满意,要一起努力开创一番大事业。可是最终还是很遗憾,刘备挂孝伐吴,一意孤行,不听诸葛亮的劝阻,当有人建议他把扎营的情况询问一下诸葛亮时,刘备说,我也带了一辈子兵了,何必要找这个麻烦?这一句,可以看到君臣关系的裂痕。蜀汉的黄金组合被拆解,诸葛亮后来怎样努力,恢复汉室的大业也终成泡影。


       刘备与诸葛亮的结局还算好的,他们算是恩大于怨,历朝历代的君臣关系,怨大于恩的比比皆是,比如崇祯与袁崇焕。崇祯算不得明君,但有一点,但是想励精图治的,但他对仅有的干臣缺乏信任,自毁长城,做出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臣子要勇于任事,也要善于自保。做臣子的太能干了,君王可能会喜欢、欣赏,觉得替自己做了很多事,振兴了国家,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功高盖主。做大臣的得想办法让皇帝放心,让他觉得自己绝没有篡权的野心,要么贪点钱,要么置点地,让皇帝觉得你出生入死不辞辛劳为的就是这,他就放心了。唐代的郭子仪给自己建了一个透明的住宅,谁都可以随便进来看他家人每天都在干什么,他最终得享天年。

        君王希望臣子能干,只是能把事干好,而不是精明到超过自己,让自己感觉到威胁。

       做臣子不易,既要有能力,又要学会装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