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饭时总喜欢把饭含在嘴里,明明嚼几口就咽下去的事,他偏就那么一直含着,就是不肯咽下去,我该说的说了,该哄的哄了,甚至还为此设计了全家吃饭比赛,非最后一名有额外奖励等活动,结果依然不奏效。
想起文聪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你就是问题本身。”我在内心问自己:孩子吃饭习惯不好是谁的事?
答:是孩子的事。
问:既然是孩子的事,那你为什么一直想让孩子做出改变?
答:我觉得这个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牙齿,而且吃饭太慢,孩子在吃饭上花费的时间就多,那么在其他地方可用的时间就少了。
问:你因为孩子吃饭慢而担心孩子的牙齿,担心孩子时间不够用,那你为什么不表达你的担心?(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现在可以尝试着表达下(自己的担心)
答:乖,妈妈看到你把饭含在嘴里,妈妈很担心时间久了,会影响你的牙齿,上次咱们去看牙,医生都没问咱们,就直接对咱说“以后吃饭时不要把饭一直含在嘴里,容易导致蛀牙。”妈妈还担心你养成吃饭磨蹭的坏习惯。
问:你觉得你这样说,孩子会愿意听吗?
答:应该会,至少不会和孩子发生冲突。
问:如果你这么说了之后,孩子依然不改变,你会有什么感受?
答:会着急,会失望,会觉得孩子就是故意气我的。
问:改变本身就很难,而让他人因为我们而改变更是难上加难。改变的前提是不改变,当我们允许对方不改变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你想想孩子有没有吃饭快的时候?
答:我明白了,我一直用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持着问题的存在。当我允许孩子吃饭慢,接纳孩子这个人时,我就是在改变。仔细想想,孩子也不是每次都吃饭慢,有些时候他速度还是很快的。
问:改变的动机是此消彼长,当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和允许,而不是强迫他改变时,孩子自己就会改变。
答:我明白了,当我没有了让孩子改变的动机时,我就把改变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孩子因为有了主动权,他会自己想办法去改变。原来他是通过他的不改变来和我对抗,现在对抗消除了,改不改变也就成了他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