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58
卷六·师传第二十九
3/6
原文: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
黄帝问:假如遇上这样的病人:其胃部因有热邪而适宜寒凉饮食,其肠部却有寒邪而适合温热饮食,这两种需求彼此相逆反,该怎样迎合病人使其感到适宜呢?
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
况且养尊处优的王公大人,以及一向肉食美味的国君,他们惯常骄傲任性、为所欲为、轻视他人,不可能遵守医嘱。
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如果强行禁止他的嗜好,就会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顺从他们,又会使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该怎样做?才能同时适宜于患者的喜好及其病情呢?治疗时应当以哪方面为优先考虑?
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岐伯说:人之常情,没有谁不怕死、不贪生。遇到以上情况,可以告诉患者:在什么情况下病情会恶化、怎样做病情才会好转;并开导病人,使之明白:怎样做才适宜他的病情、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摆脱疾病之苦。这样,即便再不讲道理的人,又岂会冒着生命安危的风险,而拒听医嘱呢?
黄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这种各证候彼此相逆的疾病,究竟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岐伯说:春夏二季,卫阳之气升浮,外达体表、及于四肢,病气亦随阳气外达于体表、四肢,故应先治其发作于体表、四肢部位的证候,也即先治体表病标,后治体内病本。
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冬夏二季,卫阳之气内收,缩敛体内、囿于脏腑,病气亦随阳气沉降于体内、脏腑,故当先治其发作于体内、脏腑部位的证候,也即先治体内病本,后治体表病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黄帝问:对那些多种证候彼此相逆的患者,该怎样迎合其喜好呢?
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岐伯说:迎合这些患者的喜好,只能以最低底线为要求。在吃穿方面,以寒温适度为宜,即喜寒者切不可在大冷天也寒饮寒食、衣着单薄;喜热者切不可在大暑天还热饮热食、衣着过厚,而大汗淋漓。饮食方面:喜热可以,不能追求滚烫;喜凉可以,不能追求冰冷。寒温须适中,正气才能抗衡于外界邪气及体内固有之病气,而不致使体外邪气得以侵入、或体内邪气变得更壮大。
~~~~~~~~~~
老黄历择吉,2024.9.9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7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