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一一引自《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是我近几年来在书店翻阅后马上购买的为数不多的图书之一。是英国女作家蕾秋.乔伊斯著,黄妙瑜翻译的,我之所以把译者写出来,是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文字优雅细腻感人,我想这是作家的水平,也有译者的功劳。之前我买过一本直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直与我看过的那种版本天远之别,以后买书都会关注出版社和泽者。
主人公哈罗德.弗莱,在酿酒厂干了4O年的销售代表,退休后住在乡间,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唯一的儿子溺水离去后与妻子莫琳关系疏离。收到多年不见的老友奎妮因患癌症写的告别信后,在寄回信的过程中萌生了走路去看好友的想法,凭着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从最西南走到最东北,87天627英里(约1009公里,)。
疏于锻炼的六十岁老人毫无准备的要行走一千多公里,作为一个经常参加马拉松和越野赛的业余跑者,我是深深的明白其中的难度与艰辛。他没有徒步鞋或运动鞋,没有地图指南针,甚至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这不,第一天下来脚跟就起水泡、腿部酸痛,而看到此时的我也决定购买此书,跟主人公一起去经历一段艰难的旅程。
旅程也是自我救赎,穿过自我,走过社会百态,路上遇见不同的人和不一样的人文地理风景。。。我一直好奇不爱与人交流的哈罗德从刚出发的时候就与人分享了他决定行千里看老友的计划,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当然路上也不乏好心人,行走时会忆起往事,关于父母、关于儿子、关于妻子莫琳、关于好一反奎妮,会感知大自然的美好,会经历恶劣的天气,更重要的是敞开伤痕累累的心,让世界走进来。。。
哈罗德的行走考验着他们夫妻平淡而疏离的关系,妻子莫琳也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生活,忐忑的期待他的归来。
哈罗德与奎妮见面的场景是他完全沒有想象到的,变形枯干的身体,奎妮就像"另一个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人,一个鬼魂,一具躯壳",他想假装看到印并不是这么可怕的一幕,他强忍着下意识的问好,与她交流,甚至展示他一路为她收集的纪念品,可她已无法说话,无法交流。。
不久奎妮微笑着平静的离开人世,妻子莫琳与他一起面对,安静而勇敢的哈罗德在极度伤感后终于意识到他们的路连在一起了,自己会为妻子做任何事,他浑身都轻松了,心底某个很深的地方,又暖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