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所以每个家庭里都要有藏书,并且要不断地充实它,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是为了家长也能读一读这些书,因为家长的智力兴趣跟孩子自己阅读是重要的。
老师可以为家庭推荐藏书目录,以供家庭参考。
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除了给家庭推荐书目之外,还可以推荐一些音乐作品,发展儿童的音乐趣味。
再者分别给父母单独开会,这样做是为了讨论与青春期有关的性教育问题。
关于性教育的问题现实中做得并不好,老师都有点谈性色变,没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科普,以致不少孩子出现了问题。
此外,学生在少年早期就应该参加为家庭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对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应当加以限制。如果儿童单纯消费,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与劳动无关地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变成好吃懒做的人。
学生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劳动爱好是常常变换的,我们应该和家长一起研究这些变化,尽量引导每一个学生能按他的禀赋最好的方向得到发展。
学校还会举办劳动节,让家长到学校来参观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工厂、实验室、工作室和教学实验园地里做出的东西。
从给学生推荐书籍,给家庭推荐书籍,到推荐音乐作品,再到举办家长学校等等,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是在扎扎实实地做教育,教育在他的手下就好比一朵稚嫩的花,他用尽心思,呵护着花朵长大,我们现在的教育只是在培养会考试的机器,除了教材知识之外,不管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也不管孩子们兴趣爱好之所在,更没有耐心去教育那些智力水平差的孩子 ,我们一直都在求“快”,但是教育其实是“慢”活,是需要耐心等待的;我们把教育窄化成了“教知识、考高分”,但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国家已经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在落实这项任务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的路其实还很远很远,因为现在功利化的教育风气正大行其道,不下狠招,用狠劲,很难让教育走上“育人为本”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