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历正月初四,一家四口兵分两路,爸爸带着甜心去走亲戚,我陪着儿子在家看书听课学习,在听曾奇峰老师的初级精神分析课程!
有三个观点印象深刻:
1、哀悼的能力等于一个人的成熟度,越是成熟的人,越是具备哀悼的能力,生活中的很多仪式,其实就是哀悼,比如过生日,结婚,成人礼等等,都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哀悼过去的岁月和时光,如果可以勇敢坚定的和过去说再见,哀悼,并且感谢和感恩过去的经历,给此刻和未来的自己以力量,那么这个人的人格成熟度是比较高的。
2、背叛就是成长。这句话也很喜欢,背叛不仅等于成长,也是进化,背叛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和你不一样,我选择和你不一样,因为不一样的选择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收获,如果我们的后代都选择我们曾经的选择,经历我们曾经的经历,思考我们曾经的思考,那如何会有进步和迭代呢? 所以背叛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绝对的好事情! 允许自己“背叛”才会有更多可能,允许孩子“背叛”才会有活色生香,圆满灵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断的延续,人类的文明才会得以存在和发展,再次应证了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只是我们所在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3、曾老师说,如果从幼儿园算起;孩子们浪费了快15年的时间在学习上,特别是那种不以学习兴趣为动力的学习,比如很多孩子之所以好好学习的动力可能是恐惧,可能是对父母的认同,讨好等等,各种不正常的动力,这个社会上真正以爱学习,找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或兴趣的学习,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曾老师更是不客气的说,很多孩子至少被学习虐待了15年,我十分认同!
每当听到这样的理论,就会不自觉的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
老大高三,这个节骨眼上,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大概率是要继续往前走的,不可否认儿子曾经被学习虐待过,现在可能也是,区别在于虐待的程度,一个是被动虐待,儿子起码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主动虐待,算是有些人间小清醒的在承受和经历这些!
甜心就明显自在许多,在甜心的生命里我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学习其实是可以建立起来兴趣的,考试也没有多可怕,反而因为内在足够强大,甜心常常都是喜欢考试的,因为每次考试就是一次反馈,无论是分数高低,总归是有反馈的,就像曾老师说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一个人的存在,人必须要在和客体的互动中找到一种存在感,所以考试虽然不是人,但也是一个客体,甜心可以在这件事情上找到一些乐趣,很珍贵,我也知道这里有我的功劳,不枉我一直在学习思考和践行!
上午看了一段视频,是庞少贤,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1970年出生,整个初高中是没有上的,妈妈对自己非常的抱持,没有被责骂过,一直都非常的允许,不上学之后一直对着小车在卖书,与此同时读了很多艺术家的自传,特别是一些国外的艺术家,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有一段特别的打动我,就是说到自己女儿的房间一直都很乱,他也很允许并欣赏这样的一种乱,直到有一天,孩子的房间变得很整洁的时候,这位父亲落泪了,他伤心的表示孩子的童年彻底结束了!
我回想过去有过那么几次要求甜心房间必须整洁,心里升起一些些的小小的愧疚,孩子3岁就是3岁的样子,8岁就是8岁的样子,15岁就是15岁的样子,为什么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是你心里的样子呢? 殊不知这些都是投射啊,都是自己内在的匮乏干投射给了孩子,让子承担了太多太多!
正如曾老师所说,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尝试对于心理学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也允许自己在这条路上不断的学习践行和历练,期待有一天可以更好的传播和分享心理学的知识给到更多人!
加油,祝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