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鹿鸣看了千里寻真一眼,千里寻真眸子里闪出一道光,“原来真的存在独客。”
“麦琳娜,记得吗,在《大明怪异录》记载,第九代独客掌门谢独客,就曾经鉴定了梅瓶。”鹿鸣问麦琳娜。
在那部书里记载谢独客鉴定了梅瓶的真伪,最后收下了梅瓶。现在琉璃厂这个说法,证实了独客的存在。又说,这对眼睛很可能属于一个独客,这可是重大突破。
鹿鸣马上对宣仪安和刘三喜说,“你们两个一起再去一次,让那个伙计回忆一下,那个人的样子,然后刘三喜画出人像。这很可能谁我们突破案子的关键。”
宣仪安和刘三喜又去了琉璃厂。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
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
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想清末民初时,荣宝斋、大千画廊等琉璃厂老店纷纷争悬名家书画于窗前,引来人们驻足观赏,成为琉璃厂的一道风景。
当年琉璃厂是一条土路,街道两旁都是一家挨一家的低矮店铺,书店里那时没有柜台和收款台。一两间门脸的书店里,一进门四壁都是书架,摆满了书籍,每本书都附有标签,上边写明书目和价目。里间屋的临窗都。有一张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两旁是太师椅,壁间悬挂着对联,对联内容都离不开书——“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琉璃厂除去书店,就是古玩铺,那时“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后来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称“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的,因为要玩这些古玩艺儿,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须具备些历史文化知识才行,其意义比“古玩”还广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仅仅是古的。
古玩铺都是为富人有权势者预备的,一般穷读书人是不敢问津的。在《藤阴杂记》中有程晋芳移民,以诗寄袁枚,诗中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前向故书”句,就说明古玩铺历来都是权势豪绅者光顾的地方,一般人只能在旧书摊里选些物美价廉的旧书而已。
那个小伙计在一爿叫鉴宝斋的古玩店,根据刘三喜的要求,比比划划的描述着那个独客的形象。
“个头挺高,有点瘦,穿着长衫,长脸,眼睛特别亮,两条眉毛特别长,鼻子高挺。”
刘三喜手上“刷刷”画着,很快勾勒出一张生动的脸。
那伙计看着就叫起来,“就是他,那个独客。”
宣仪安拿着新画像,又在琉璃厂转了一圈,结果至少在同一段时间,有四盘古玩店有人看见过这个中年人。
宣仪安、刘三喜带着收货回到了棒槌胡同。鹿鸣拍着刘三喜的肩膀,“不错你又立了一功。小安子,带着画像去警署,让白署长加印,然后派人到各个旅店、客栈去找吧,这个人不是北平城的,一定会在旅社落脚。我们先顺着这条线查下去,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货。”
鹿鸣又转身对麦琳娜说,“麦琳娜小姐还是留在宅子里,我让刘三喜陪着你。我还要和千里寻真出去一趟。”
麦琳娜虽然很想出去,想到自身安全还是忍住了。
千里寻真问鹿鸣,“我们去哪里?”
“去找青帮。他们是北平城江湖老大,拐子帮到了北平城,一定会先去拜码头。我和青帮老大小青龙也算有点交情。你是记者,他应该不会反对在媒体面前曝光,也算是改变形象的一种方式。”
宣武门,元称顺承门(讹传顺治门) 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工程竣工。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称“宣武门”。宣武门城楼面阔七间,通宽32.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檐歇山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走囚车。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
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杀人地方了,菜市口没有什么固定的地方作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或者药店门口,设下监斩官的坐案。
宋末元初,被元朝统治者关了四年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为不肯屈服,最后在菜市口被杀死。他在刑场上,态度庄严地对监斩官说:“我为宋朝能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完了”,然后慷慨就义。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曾在这里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更是为这刑场增添了一股子肃杀之气。
琉璃厂也在这一带,算是北平一个非常热闹的去处因为这样,自然也是鱼龙混杂的地段,治安管理十分困难。当时的警察几乎完全管不了,要看帮会的脸色,这一带的真正老大,就是北平青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