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32
卷三·经脉第十
11/23
原文: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原文译文对照: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手少阳三焦经之脉,起始于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外旁侧上放0.1寸处的关冲穴,
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上行出自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液门穴,经中渚穴,循行到手腕表面(手背面)的阳池穴,
循臑外上肩,
继续沿前臂的手背面上行,于尺骨及桡骨之间,经行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上到肘部骨髁面(手背面)肘尖上一寸凹陷中的天井穴,循上臂外侧面(手背面),经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上到肩臂交接部的肩髎穴(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间的凹陷中),
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手少阳三焦经过天髎穴、足少阳胆经过肩井穴,在肩项(后颈)结合部至大椎穴一线,三焦经交出于足少阳胆经自大椎穴去往缺盆穴的分支之后,
入缺盆,
自体内从后背向体前循行,进入锁骨窝处的缺盆穴,
布膻中,散落心包,
在足阳明经之外,下布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并以此散行之脉网通络于心包膜,
下膈,循属三焦;
下行贯穿横膈膜,将本经气血依次归属于三焦腑,即上焦(脑膜、颈部及上肢筋膜、胸膜)、中焦(网膜、脐以上之上腹腹膜)、下焦(肠系膜、脐以下至盆腔之小腹腹膜、盆腔腹膜、下肢筋膜)。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
本经自体内有一条分支:从膻中穴上出缺盆穴,自体内经天髎穴上至项部(后颈),与督脉交汇于大椎穴,上到侧颈处、头颈结合部之天牖穴,经耳垂后下的方翳风穴,挟耳廓后部而上行,经耳后瘛脉穴、耳廓后上方之颅息穴、自耳上角上之角孙穴而出,再由此环曲下行,经耳前偏上位之耳门穴,汇入足少阳胆经的悬厘穴、悬颅穴、颔厌穴,下行,经耳前颊(侧脸)部,到䪼(眼眶下方至口腔裂上方)部,汇入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髎穴。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本经在耳部有一条分支,从耳后下方之翳风穴进入耳中,经耳前手太阳小肠经之听宫穴,上到三焦经耳门穴而出,前行至足少阳胆经客主人穴(上关穴)之上前方,与足少阳胆经在颊部相交,上行至三焦经本经之耳和髎穴,继续前行至丝竹空穴,下行到外眼角处之瞳子髎穴,在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若有外邪侵袭本经,则根据本经之循行路线,会有耳聋的症状,听声音只觉轰轰作响,且有喉头水肿、喉部湿痹不通。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若外邪侵袭本经,将主要体现为气分的疾病,证候有:自汗;外眼角、颊部(侧脸)、耳后、后肩、上臂外侧(手背侧)面中、肘尖、小臂外侧(手背侧)面,诸处皆痛,无名指活动不利。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以上手少阳三焦经的种种疾病,属于邪气过盛引起的,就用泄刺法施针;属于正气虚衰引起的,就用补刺法施针。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属热的病症,就采取用力速刺、快进快出的针法,以利于泄放病邪;属寒的病症,则因有寒痺在分肉间,故须虚留针经久,以待热气汇集,从而补实正气。
陷下则灸之;
若经络中血气减少,以致脉虚下陷,则用灸法更合适,以火气壮旺经脉,宣通经络、补实正气。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若既非邪气充盛、也非正气虚弱,而是仅仅因为经气运行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就在本经的腧穴取刺调治。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
所谓邪气过盛,即人迎处脉搏的跳动,比寸口处脉搏跳动大一倍;
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所谓正气虚少,则指人迎处脉搏的跳动,反而小于寸口处的脉搏。
~~~~~~~~~~
老黄历择吉,2024.5.15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31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