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面前是一张张草纸,头顶,同音源中标准的发声正一字一句地播报着词语。
他们的神情不安而慌乱。近在眼前的笔静静的,似乎从来不曾用过。
但是:看!他们一听到会写的词语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张纸笔沙沙作响,如雨天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笔尖在纸上狂舞。密雨一样,是急促的舞点;暴风一样,是紧急的风声;狂雪一样,是乱舞的野草。汉听考场上,爆出一场多么激烈、多么紧张、多么高昂的考试—汉字听写!
这汉听,使燥热的空气立即冰冷了,使明媚的阳光立即变得灰暗了,使热烈的心立即变得死寂了。八十个词语,哀声连连,什么“暴殄天物”“矜持”“箴言”“商榷”,根本不会。看他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思绪万千,嘴里嘟囔着走出了考场,恍然如梦。
这汉听,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小丑竟是我自己。明明是见过多次的词语,却在此时提笔忘字;明明是“摩蝎(xiē)座”可到了标准汉听中刹那变成了“摩蝎(jié)座”。唉!怨什么同音源,还不是怪自己致命的马虎!
到了评改的一天,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耳中的“老聃”笔下成了“老旦”,“巡弋”成了“寻弱”,“心存芥蒂”变成了“心存诫谛”……评改间,叹息、摧胸、顿足,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迷雾随着分数和答案的出现逐渐清晰。一登记成绩就赧羞了、矜持了,不敢言语了。掩着面、捂着卷,羞愧不已。看到自己纸上大片的红色海洋,不禁发问:为什么?我真的不是冒牌的中国人吗?我为什么连“陀螺”不会写?
评改后,感叹声仍不绝于耳。好一个汉听!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愈想愈烈!纸张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想愈烈!思绪是如此强烈!看着班中的最高分与前十名。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汉听结束的时候,心界出奇地寂静,我们在思考、在纠错、在背后反思并暗暗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