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岁末年关,十年一度的盛会,落下帷幕。
冷冷的温州,暖暖的盛会,我的生命火焰再次被点燃。生命需要一种仪式感,因为那会让我们发觉为何站立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我感谢大家的参与,尤其是团队的小伙伴们。
盛会的主题词是“像树一样生长”,好多人评价很高。多位嘉宾在即兴闪电演讲时,不知不觉会用到这个关键词。
地点在温州市图书馆。市图是温州文化地标,承载温州千年文脉的地方文献和记录人类悠悠文明的典籍皆收藏于此。
这是十年一度的盛会,盛会全称是《温州教育》创刊三十五周年笔会暨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2023年会。
市图四楼品书区不大,原来摆设99个位置。临时加座,变成120个位置。后来者,座位满了,参会者只能站着。
二
十年前的冬天,在温州教育史馆、温州市籀园小学,那也是一场盛会。
九山湖畔的籀园,系温州古城文化地标,曾是纪念孙诒让之场所,也是温州图书馆的前身——籀园图书馆。
2013年12月26日,那场盛会的全称是《温州教育》创刊二十五周年庆典暨2013年度笔会。笔会主题是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时光流转十年,两个主题相互回应。那次盛会有两位重磅嘉宾谷擎一先生、李玉龙先生,但他们都已经离逝。他们都是了不起的种树人。当树在默默生长的时候,我得记着他们曾经给予这颗树的爱。
谷擎一先生,二零年代生人,曾担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他拥有民国报人风骨。在四零年代,国民党施行金圆券政策,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热血青年的他撰写多篇评论发表,国民党党部关停报社,并要求解聘谷先生。
1988年,从温州市教委督导处处长岗位退休的他,受当时的教委主任薛振安邀约,担任温州教育首任主编。他们一起种下了《温州教育》这棵树。
记得在温州教育史馆的服膺庭内,我们曾举行《温州教育》25年历史杂志微展览。谷老摩挲着那些发黄的旧刊,跟我们讲述那个年代的办刊故事。
我很佩服谷老的见识和视野。1989年,谷老曾刊发当时尚年轻的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杨东平的批判性文章。他说,《温州教育》25年办刊历史有三个年代,他喜见新生代的出现。
因为筹办籀园笔会,我结识谷老。此后,他偶尔会给编辑部写信。信件中夹着南方周末,他建议《温州教育》转载。
《温州教育》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们没有举行笔会,而是编辑了一期纪念专刊。2018年12月,我们编辑团队专程去看望他。他坐在公寓前的走廊里,手里拿着《温州教育》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号。那张照片很珍贵,可惜28日的笔会,没有展示出来。前年,疫情期间,谷老去世。直到去年,我才获悉这个消息,一阵悲伤。最早种树的人走了,还好,这棵树还在。
三
我得记得另一位种树的人。
2015年12月,《温州教育》为已经离逝的李玉龙做了一期特别的专题《教育大侠李玉龙》。
十一年前,病中的原《教师之友》主编李玉龙先生交待卢浩要助力《温州教育》。2014年至今,十度春秋,卢浩兄为小刊设计了100期封面。每期封面有3个备选稿,合计300+作品。将来,可以策划《温州教育》35周年历史封面展。其中,卢浩兄的作品是特别精彩的一组。
李玉龙有一箩筐的故事值得书写。2015年10月,他去世了。我们几位朋友专程去了一趟成都。那一个月,有好多人为他写了悼念文章。在大中国,为一位民间的教育杂志主编群体性地撰写悼念文章,那是少有的一种现象。
2013年,我曾对李玉龙作专访。专访采取笔谈方式,他热情给予回复,大致意思是杂志要汇聚一帮人,一起做点大事,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
卢浩,非常有创造力的设计师。29日晚上,我邀请他对话半书房联合创始人陈闻,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话《教育,也可以好玩好看》。这次,35周年笔会,他的创意海报,博得许多人的好评,尤其是《温州教育》封面打卡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