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考试的书,以为自己会很抗拒,开始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每次都是心里想着去看,没有觉得看考试的书很烦,看书的过程中,头脑不浆糊。
这个星期感觉自己看书看不进去,偶尔有烦躁的情绪出现。书本开始那几章的内容,我看着,去记,去用,觉得容易,概念都能记住,做题的正确率也能达到85%以上,我是相当的有成就感的。所以每天用两个2小时看书刷题,从来都能按计划完成,并不觉得累,并且以为自己可以一直“厉害”下去,哈哈哈。
今天早上,我照样坐在办公室里看书,却发现无法投入,聚中不了,烦躁的情绪又出现了。这个星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天安排2个小时的看书时间,几乎都做不到,有2天完全没看过书,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这种情绪出来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会觉得烦躁?为什么看不进去?为什么抗拒看这些内容?
我内心的回应,看来看去都看不懂感觉特别烦,特别挫败,所以抗拒看这些内容。
自从看到第五章内容后,各种工作技巧,概念,特点,一堆堆的知识点,各种相似,不容易区分,所以做题也错得特别多,做不正确,信心备受打击,就不想看了,挫败感特别强。
我看到知识越难,越看不懂,做题错得多,越不想看,人就越着急,着急心就乱,乱就容易烦躁。
当我意识到自己乱了分寸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此刻,我慢下来会怎样?
于是我马上深呼吸,调整节奏,然后开始在纸上慢慢记录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写完第一点,我忽然想到,我可以不按部就班来,不一定要一页一页的看下去,我可以把这五个技巧的关键点先找出来,再进行理解,区分,理顺,找到它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那答题的时候不就可以知道引用了哪个知识点了吗?
于是我开始把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五个技巧的关键点写出来,在纸上一个一个点去记,区分,看完后再做后面相应的习题,马上就能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析这些题目。
我一下感觉到思路清晰,用这个方法让我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并记得牢。先看,总结,区分,再做相应的题目,效果特别好,我感觉很快乐。
想到语宝的作业和学习,忽然特别能理解孩子有时死活不愿意学习的状态。
在养育孩子这个事情上,当我们走着走着,发现孩子哪哪都是毛病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下着急,放下烦躁,放下对抗,放下执念,我们慢下来,静静的去看,去观察,去感受……
就像看一本书一样的去看见孩子,那么美好的孩子。
那我们自己的执念来自哪里?烦躁来自哪里?着急来自哪里?对抗来自哪里?当我们看清自己,内心清明,孩子自然也就好了
今天看书状态很好,今天下午还可以继续。现在最最最想做的就是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