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十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有人做了一件贤能事,我们就要主动向这个人看齐,学习他对这件事的处理。那么看到一件不贤能的事或者非常可恶之事时,我们应当在内心里面思忖,自身有没有这样的存在,如果有,改正他。修以近贤。”
山山,这是一个修身修心的问题,在译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所有的译者都把‘贤’定义为贤人,不作贤事理解,这显然是错误的。贤人当然值得我们尊重,可是对于一个陌生人,我们又怎么知道他是不是贤人呢?孔子这里说的显然不是一个点(贤人),而是一个面(贤能的事)。在生活中不断的改正和学习,你离‘贤’就越来越近,甚至就是贤人了。这就是不断修己近贤的过程。
比如云南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是这样译的:“看见有贤德的人就要在仁道上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过错。”单从字义上来讲是对的,可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怎么知道一个人贤与不贤?尧舜禹是贤的,学他们都没错。然而不贤的呢?何止万千人!半贤半不贤的呢?他们做此事时是很贤的,做彼事时可能就非常不贤了,比如在家是孝子出门是盗墓贼。如果理解为贤能的事和不贤能的非仁道的事,就可以在大众中普遍存在了,我们可以随处学习到,这可能就是孔子说此话的本意。
儿子,对于你来讲,还有些无法理解,两种解释对你都是有用的,懂个大慨就行了。
2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