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化抚养

“社会化抚养”这个概念,来自于马督工与睡前消息编辑部。

讨论一个宏大宏观的议题,提出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首先我觉得需要阐述当前的背景与这个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年人口数据经过统计,是1960年之后,60多年来第一次人口负增长,新生儿仅有956万人。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上亿的处在育龄中的男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婚姻与生娃的经济成本增高,许多人选择了推迟结婚的时间,也有许多已婚人士表示不生娃选择丁克,也有一定比例的表示最多要一个娃,两个三个养不起。从今年起,人口的比例与规模越变得越来越需要调整。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日常的储蓄、投资;社保、医保等各类社会福利;军人、警察、医生护士等各类保障等等都需要人们的工作缴税来保障。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我们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急需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承担各类更加繁重的科研任务,随着AI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能被机器所替代的工作可能越来越多。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一直处在大变革时代之中。

于是,睡前消息团队提出了“社会化抚养”概念。口号是:“社会主义的孩子,再多也能养好”。大致的思路与做法是,全民缴税,把最主要的抚养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从小家庭让渡给国家。当小家庭不愿意抚养、没有能力抚养、或是抚养的方式和水平达不到国家的预期时,国家便会接管抚养权,把相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学习、教育、娱乐、成长。家长愿意想来陪伴的时候,当然欢迎。家长愿意一直让国家管着,也没问题。这个概念自从一提出,就成了网上热门的讨论话题,褒贬不一。想好好了解的,建议去搜索睡前消息541期节目《社会化抚养概论》。

从我个人来说,我对这个概念与计划保持观望,如果未来我有孩子我可能不会放到“社会化抚养”之中,觉得太过激进,会放到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之中感受集体与社会,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带,首先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再是满足孩子的成长、教育等需求。但是我对团队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以及他们的发言权利表示支持与赞美。

先说说优点,我打算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从孩子来说,有了娱乐,有了陪伴,有了学习的空间与发展的托底。当前的教育,大多还是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的。这几年因为疫情,从初中到高中乃至于大学,学生也就是能够断断续续的线下上课,线上上网课的学习质量与线下有差距不多,更重要的是影响的是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像是大学生要好好学习不让谈恋爱,大学毕业还没找好工作呢家里就催着谈恋爱立马结婚一样,学习交流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的,急不来。还有就是从体育锻炼来说,孩子们互相陪伴玩耍的快乐,和家长的陪伴还是不相同的。春秋游这类活动,也是增长社会见闻的可选项。当然还有提高视力这一说。从家长来说,可以减少很多在家庭支出上很难统计但是不得不花的成本。比如接送孩子上下学、上下辅导班,家里需要老人来带孩子来做饭,甚至夫妇需要牺牲一人的工作来全职管家管孩子。当前的主流仍是追求个人的发展来尝试在阶级上完成一定的跃迁,不可否认,有了孩子,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会被一定程度上的有所打断。社会化抚养给家长提供的是一个出钱解决问题的方案,愿意和喜欢的人多生孩子的话,出钱,国家来托底。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等等,这些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化抚养”的简单方案。月嫂、保洁等,或是可以理解为出钱雇佣更专业的人来干与家庭相关的更专业的事情。既然在工作上,我们可以精通一个方向成为职业,那么在生活中,也可以允许有人特别擅长做家务来以此谋生。从国家来说,这一方案可能能直击人口爆炸性减少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人口基数有一定可能性。既然当前什么都不做的话是最坏结果,那从大局上说,拿一个地方做试点,做做社会学试验,不会更坏,可能有好处与惊喜。

再说说缺点。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100%完美,世界上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是把优点和缺点都摆在台面上的时候,更看重哪些矛盾的利益得失。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小家庭中有明确的负责监护人:父母。父母上班忙碌时,会有老人、家庭教师等承担责任。在全国一盘棋的“社会化抚养”中,把孩子放到集体中,权利与义务这个巨大的宏观责任问题怎么解决。二是如何判断哪些父母是合格的教育者。父母如果愿意放手,将孩子交给国家教育培养,这当然不存在问题。但是,如何界定哪些不合格又不愿意放手的家长呢?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切标准,本不是非黑即白,需要考虑到许许多多的细节。三是老师们如何发挥管、教的作用。“社会化抚养”对老师们的要求是超级高的,需要懂教育,要能够授课。需要懂体育,要能够带着一起体能锻炼。甚至需要懂艺术,懂心理学,懂社会学,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中家长可能带着孩子去参加的各式各样补习班。你当然可以说这些又不是对一个老师的要求,但我觉得,很难在一个学校配备如此多优秀的教师。这,也是当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一个问题缩影。如何评价好老师,如何评价好学校。当“社会化抚养”之后,在全国教育一盘棋的趋势下,好学校、好老师必然平权,如何做到?四是国家。国家的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我这里只举两点:如何收税。如何花钱。在当前“房地产税”、“空置税”、“遗产税”等税种在网上被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没有推出“房地产税”。未来的可能有的“单身税”、“丁克税”、“二娃税”、“三娃税”这类留有想象空间的暂且不谈,而“社会化抚养税”必定引起更大的讨论,怎么制定并落实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如何花钱,是一个更大更具体的问题。在哪里建学校、怎么招老师、怎么招职工、如何保障老师职工的权利与义务、怎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与家长进行博弈与合作、如何落实监督作用。一系列宏观与微观的问题亟待思考。

人口问题,本就是一个超级大的问题,思考细节,一定千丝万缕,不知所云。作为一名观众,我觉得,朋友们可以支持,当然也可以反对。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愿意关心国家大事,在这个问题上你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案来。睡前消息本身也承认这是一个漏洞很多的下策,但,上策,在哪里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