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甜甜中原焦点网络初25+中25+讲13坚持分享第313天,累计共68次(18来6box21咨23观)
本章主要包括如何建构咨询、如何与父母合作,以及孩子可以使用哪些设备或玩具。
一、开始进行
(一)谁该参与第一次晤谈
介绍孩子前来咨询的人,父母照顾着,甚至许多治疗师都会经常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回答:“可以帮助孩子找出适当解决方法的人。”
一般来说,决定谁该参与第一次晤谈的人都是介绍者。咨询师必须充分保持弹性,愿意为每个人服务,而且有能力提供任何信息。信息永远都是不足的,所以随时收集有用的信息。
解决评估与问题评估完全不同,评估用以解决的资源与目标。所有的父母对于希望如何改变,如何解决,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儿童与青少年也是如此。
(二)约定电话与第一次晤谈之间
对治疗的期望,办公时间,费用,电话与传真号码(自由选择),治疗师的学历、经验与证件。
问卷:了解父母对孩子的问题与资源的关心程度与看法,会请父母在屋谈时把这份问卷一起带来。(多准备一份空白问卷,很多人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或遗失。)
(三)说明晤谈时的可能状况
虽然治疗师可能寄出对治疗期望的通知书,但在第一次晤谈时,最好还是向当事人再次说明晤谈时的可能状况。——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父母不一定会向孩子解释咨询情形。
我相信你跟大部分来我这里的孩子一样,有一大堆疑问。我可以想象你希望留在家里做其他事情或玩玩具,这些想法完全正常,因为我遇到过的孩子都会这么想,也许如果你知道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的谈话会进行的更顺利。
首先,我想多了解你一点,比如你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看家本领等等。第二,我想知道你希望如何改变生活,以及你的父母希望看到有何不同,大多数的父母与子女想改变的事情不一样,这也很正常,我很希望找出每个人的不同观点,我会先给你讲话,再给你父母交谈,你这时候可以在旁边玩或画图。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听大人讲些什么,这样很好,你可以在旁边听,当我们的谈话结束,我会休息一下,思考你们告诉我的许多好东西,当我再回到这儿,我会请你们坐下,因为我有些事要告诉你们。
(四)父母要求先会见孩子
(五)何时与父母、孩子分别谈话
如果父母对孩子感到挫折,不论所谈的话题如何,总是绕回孩子身上,并举出一大堆理由;
如果治疗师企图改变话题,讨论孩子的优点以及某些正面的改变,却总是无功而返;
有时候孩子很烦躁,难以让彼此创造出合作与相互尊重的气氛,而且青少年或儿童对父母的不满很容易从他们的各种反应看出端倪;
有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很明显,表现出水火不容的态势;
与其在痛苦中交换意见,不如请父母到候诊室休息,让治疗师单独与孩子交谈。
(六)何时让父母与孩子在一起
一个好的方法是请父母找寻成功的“例外”,比如孩子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是否比较平静,比较听话,或者学校的成绩有进步等,让父母感受到一起合作,改善孩子的行为真的有效。
所以我们认为,只要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出现了明显的正面改变时,就是一起咨询的好时机,当整个家庭体验到成功,咨询师的对话就更可能围绕在亲子的良好表现上,这时治疗师更容易给予他们称赞。
(七)评估孩子需要“正常化”
大共情的重点是运用摘要,摘要来访者的话语表示看到,整体支持!我们正反两面都进行摘要强化目标、明确意愿!
保密原则。最后很孩子确认哪些是可以跟父母讲的。孩子说后再次确认。问问这样可以吗?不行再换一下表述!让孩子放心!充分的尊重孩子、遵循保密原则!
(八)冲突的目标
治疗师必须为持客观态度,勿偏袒任何一方,指责任何一方。
“会造成你们之间的任何差别吗?”或者“这样对你们有帮助吗?”如果父母与孩子有不同的目标,上述问题对双方非常有用,而且可能造成真正的改变。
再次强调,我们不希望再帮助父母遂其所愿或是袒护孩子之间强迫选择,治疗师通过协商。可以结合双方需求,提出对双方有利,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的建议。
二、与其他专业人员交流
一般而言,处理孩子的问题即代表协调各方的专业资源,才不会让心神不宁的父母与孩子更加迷惑。
1.随时记住你对孩子与父母的目标。你的焦点是让孩子与父母的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所以你的目标就是指导原则。
2.重新架构。面对这种紧张情境,治疗师重新架构想帮助孩子的隐藏动机是有帮助的。
3.经常赞美其他专业成员,把功劳归于别人。
4.摘要说明及定期提醒。对孩子在屋谈时表现的能力与成功,要以摘要方式定时重复提醒。
5.善用假设性语言。这会让当事人更愿意倾听与合作。“这似乎是……”“听起来好像你很……”“我在想你是不是……”“也许,很可能……”
三、让父母知道孩子的反应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化!青少年碰到的事情的时候都很脆弱,这是我们协助的机会,是我们师范的机会,也就是事情该怎么解决?——因为他们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她们生命的第一次, 事情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当父母改变原来的做法,孩子的情况就会不同。语言要软化,助人之前先敲门,当事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四、行为不好,动机是好的,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怎么做!了解他的动机,改变我们的做法,在了解动机的情况下,去探讨怎么做会更好。
五、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像好的土壤水分,能够让树更加茁壮成长一样。让关系的情感带动他们的改变。
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