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自《舌尖上的中国》以后,各类饮食文化纪录片层出不穷。从米麦出发,带着饮食人类学的视角,将人与食物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层层剖析出来。
人与食物天然的亲密感,让这类纪录片即使做的不好,也依然有着亲切的下饭属性。
《文明的味蕾》是一本我为了做某个饮食文化类项目,在图书馆找到的一本小书。作者白玮原是一名记者,他以散文式优美的文笔,以记者的敏感细腻,以博通古今的宽广视野,从中华文明的宏大架构入手,将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手法、以什么心态、凭什么条件,事无巨细,悉数纳入文稿。
“吃饭,是最大的政治”,便是他纵观古今提炼出来的观点,作为全书的第一章,将他眼中食物与关系鲜明地直接地呈现给读者。作者的写法是将其理念散落在全书的各章中,而我翻阅之后,印象最深的,便是这第一章的标题,很妙。
政治,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关系的最核心便是吃饭。
一个人要吃饭,十个人也要吃饭,一个国家最大的功绩之一便是让人人吃饱饭。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位祖师爷。最近一个令我惊讶的发现,是厨师这个行当的祖师爷,竟是伊尹。据说伊尹由庖丁成宰相,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他提出五味调和:“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他以精妙的烹饪理论,被后世奉为“中国烹饪之圣”。
烹饪一事,处理的是天地、自然与人的调和,需掌握的是食物、火候与味蕾之间的精微关系。“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在伊尹看来,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更应悉心领悟。
从厨艺通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自然能掌握天地规律,自然之道,在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万事遵循农时,才能得国泰民安。
“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后现代社会里,“端牢饭碗”,依然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底层逻辑。
而对于我这样普通微末的草芥小民,好好吃饭,为了能够好好吃饭而努力,或许就是一件普通平凡的人生大事。
《文明的味蕾》:吃饭,是最大的政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新学期初二年级春季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第五节答案 计算机信息技术功能室安全知识特别考题:老师反复强调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功...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个“天”能大道什么程度呢? 追索中国上下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你会惊讶的发现炎黄子孙的饮食门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