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赐,为子贡的名。孔子对学生一般都称名。
【翻译】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像切呀,磋呀,琢呀,磨呀,不就是这意思吗?”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到哪里。”
【解读】
这章是子贡和孔子讨论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
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会有贫富差距的问题,而且这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学有所得,是孔门弟子中杰出的学问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而且善于经商,富至千金。
贫而无谄,是指一个人“我知道你有钱,我偏不理你,你能怎么着?我有我的风骨,我吃不起,穿不起,但我也不要对别人低三下四。”这种风骨当中,实际上有痛苦和愤怒的情绪存在。
所以,孔子说不如“贫而乐道”,意思是贫穷也不必这样逼迫自己去塑造风骨,要安平乐道,舒展开心,即使穷我也高兴,别人吃饺子,我吃汤面也很满足。这就叫贫而乐道。
富而无骄,是指自己有钱,但在别人面前刻意表现平易近人,有假装的成分在其中,有心理优越感。
而孔子提倡“富而好礼”,是指有些人虽然有钱,但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还要去学礼,学道,”礼”已融入自身的一部分,通过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让人感觉很舒服。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上无论贫或富也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还赞扬了子贡“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孔子的这种境界,其实类似于禅宗公案中六祖慧能所做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指本来就那么没有那么多烦恼,当然不必刻意的约束自己。
孔子告诉我们:其实好多事情不需要着急,不需要较劲,不需要刻意的提醒自己、逼迫自己,就让他顺其自然,开开心心就可以了,所以有钱,没钱都无所谓,关键在心态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