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神无方[1]而易无体[2]。
(《周易·系辞上》)
【注释】
[1]无方:无常。谓无固定的方式、处所或范围。
[2]易无体:谓变易无常体。
【解读】
古人想象,人的精神依附于形体而存在,这种精神称为“魂”。从《周易·系辞》所说的这段话可以理解,精气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而所谓的游散之“魂”,乃是精气活动的功能变化而已。
《周易·系辞上》《素问》都说“阴阳不测谓之神”,俱与《周易》“神无方而易无体”意思相同。
吕思勉《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说:“构成万有之原质,循一定之律,而凝集紧密焉,则成人之所觉之物,是曰‘精气为物’。循一定之律而分离游散焉,则更变化而成为他物,是曰‘游魂为变’而已矣。此其在人,则为生死。然非独人也,一切物之成毁,莫不如是,即天、地亦然,故古人论天地开辟,亦以气之聚散言之。”
【参阅】
《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谓之神”。韩康伯注:“神也者,变化之妙极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魂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又《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