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在我国春秋时期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都是以晋楚争霸为主旋律展开的。
晋楚争霸在此消彼长中整整持续了80余年,在这期间,晋楚之间你来我往,战争和结盟连绵不断。
晋国若想称霸中原,就必须和楚国开战,然,在西方总有一双眼睛在死死盯着晋国,晋国只要出兵中原,他便发兵攻晋,在晋国背后下绊子、捅刀子,严重阻碍了晋国前进的步伐,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秦晋原本是世代友好的姻亲之国,但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因为利益和权力,两国摩擦不断,最终反目成仇,由姻亲成为世仇。
晋国若想全力以赴地与楚国争霸,就必须得彻底解除来自秦国的威胁,拔掉秦国这颗钉子。
然,多年来晋国与楚国持续不断地争锋,已深感疲惫。随着晋厉公的即位,晋国已把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会盟之上。
所以,在晋厉公即位的第二年,晋国便约秦国于当年冬天在令狐这个地方结盟,两国重修旧好。
然而,此次会盟却成了春秋历史上最不伦不类且搞笑的一次会盟。
到了约定的日期,晋厉公提前赶到,然而秦桓公却不肯过河赴约,在河西就驻扎了下来,只派了一名大夫去订盟。
无奈,晋厉公只好与秦国大夫在河东立盟,然后又派了一名晋国大夫去河西,与秦桓公立盟。
这次会盟后,秦桓公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认为晋国将来一定会背盟(晋国本就是权宜之计,并不是诚心诚意的),与其你背盟,不如我先背盟。
所以,秦桓公先下手为强,会盟后没多久,秦桓公就违背了盟约,联合白狄部落和楚国,图谋伐晋,第二年,晋国更是约白狄一起攻打了晋国。
而晋国对于和秦国的会盟也不过是敷衍,掩人耳目罢了,他原本也没有准备长期遵守,只不过是为了暂时稳住秦国而已。
这两国的会盟堪称儿戏一般,没有一方的态度是诚恳的,是各有各的算计哈。
在晋国看来,即使是背盟,那也是我堂堂晋国来做,岂能让你秦国抢了先!
所以,秦桓公的“先下手为强”令晋厉公非常之不爽,觉得有失大国的体面,怎么也得把这面子挣回来。
很快,晋国便会盟了八国诸侯,并趁机好好修理修理这个心腹之患。
其实,秦国背盟,晋国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挑起战争,但晋国觉得,这还不够,晋国希望能在舆论上彻底压制秦国。
于是,四月,晋大夫魏相到达秦国,一纸千古檄文,历数了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代君主屡次背盟,挑起战争的罪状,隆重地向秦国宣战了。
吕相,也称魏相,姬姓,吕氏,名相,世家之子。
其祖父魏武子是辅佐晋文公重耳的五贤士之一,父亲是射瞎楚共王一只眼睛的晋大夫魏錡。
因为魏錡被封在厨、吕二地,所以魏相也叫吕相。
吕相自幼熟读经书,才华横溢,尤善辞令。而这篇文章之所以载自《左传》,皆因为“左氏爱其文采而录之”。
这篇辞令虽然有些强词夺理,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但结构严整,步步逼近,句法错综,雄辩壮阔,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先河,而后世士人们的论辩推驳之术,几乎都源于这篇精彩的“与秦绝交书”,被称为后世檄文之祖。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