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完美的教学
——绘本阅读教学反思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第一次给二年级两个班上了绘本阅读课,给孩子们讲《胡萝卜种子》。
学生听课状态是比较好的,但是明显的问题是语言表达的单一,视角很局限,班级缺少“奔跑者”“飞翔者”,教师的教学层次只能处于低水平,想要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就只能靠老师的灌输。一方面考验教师的课堂应变,但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让课堂成为教师唱独角戏。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感觉自己对于低年级的教学调控、驾驭能力都很不足,教学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1.注意重难点的内容把握。不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于训练点要心中有数,紧扣训练点引导。
2.要摈弃求完美的意识。有些问题学生跟不上,就暂时放下,不要作无效的跟进。
3.要有教学时间的概念。每一节课的起止时间要心中有数,注意掌握教学的节奏。
4.做好课前课件的准备。所有要用于教学的课件要单独拷在学校的电脑里,便于随时调用,以免出现今天上午出现的情况,有些绘本网上有,可以事先在网上搜索一下,这样利用起来更加清晰顺畅。
今天比较成功的是从学生出发,“你喜欢别人怎样表扬你?”以此了解学生的思维、表达和自我认知;二是从对“聪”的解读开始,强调要想变得聪明必须善于倾听、勤于观察、乐于表达,还要善于思考,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由此,鼓励学生专注地走近绘本的学习。
对于绘本教学,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听得很投入,但是在交流、讨论的环节,学生明显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一只跟着的学生是少数。但是仅仅有简单的听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打破这个瓶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绘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能力,怎样根据绘本内容的不同,找到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点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训练,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今天的绘本阅读训练点是注意了解绘本的封面信息,给学生解读了“著”“绘”“译”的意思。
语言表达的训练点:
1.如何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理清思路: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其中“做”是重点,还需要将过程用简单的话进行表达,比如:小男孩听了家人说“种子不会发芽的”,依然坚持给种子拔草、浇水,天天如此,终于,胡萝卜结了大大的萝卜。
2.分析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比:
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
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
哥哥也说:“它不会发芽。”
理解“恐怕”,体会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悟“也”的表达。
3.练习复述故事。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尝试说一遍,因此,将故事转发给语文老师,建议发到家长群,让孩子继续阅读,熟悉,练习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