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会选择颜色丰富,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感兴趣,大脑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忆和理解效率高。内容零散,数量太多,一直是困扰大脑的一块绊脚石,不过别担心,教你一招轻松搞定这个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把关键词连接起来,创造一种记忆关系。
《乡愁》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即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所以,我们在用思维导图记忆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的过程中,就要围绕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两岸四个方面展开。在这首诗中,时光的流逝和四个人生阶段的更替就是记忆的逻辑线。
首先,我们要画一个能够代表“乡愁”这个主题的中心图。比如,我们可以画一片海,一座山,一轮明月。海代表隔海相望;山代表大陆;月亮代表思念。
《乡愁》
思维盗图的记忆方法让记忆不在是机械的、生硬的,背了上句忘了下句,而是真正从文本内容出发去理解记忆。而且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也让内容更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