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看一本五十万字的书,我当时是怎么想的,一定又犯病了我猜。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人公,罗季昂·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我的天爷,这些人名的长度和这本书的字数真是珠联璧合强强联手,那叫一个漫长又漫长,以后看来,俄国作家的文学作品还是要慎选。由于人名和篇幅的缘故,实实在在让我在人物关系上耗费了一些精神,关键的关键,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一会儿叫罗佳、一会儿叫罗季卡、一会儿又叫拉斯科尔尼科夫,他肆意潇洒的在昵称和名字之间自由切换也确实没考虑过我的感受,除了主人公,其他人物也是同样一波操作,让我吃了不少苦。尽管,书中已经附带了一张人物关系卡方便读者理解……
说说对这本书的感受吧,简单讲就是,道阻且长但有万丈光芒。阻于人名,长于描述,光芒就在于作者把人物复杂的心理和言行描绘的极其详尽且深入,他把人性多面和多变的本质用文字灵活切换且毫无违和感,这就体现了一个顶级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力,让我感叹。
下面我摘抄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对话,这段是警察怀疑主人公犯罪但又没有证据时与主人公的对白。“如果我让某一位先生享有充分的自由,既不逮捕他也不惊动他,但是让他时时刻刻都意识到,或者至少时时刻刻都怀疑,我对他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而且日日夜夜都在监视着他,毫不懈怠的看守着他,我只要这样让他没完没了地处于一种有意识的疑神疑鬼、心惊胆战的状态之中,那么他准会晕头转向。真的,他就会回来投案自首,也许还会干出一些别的什么蠢事来,那可就像二二得四那样,也可以这么说吧,像数学那样彰明较著了,这才真叫人高兴呢”。这是典型猫捉老鼠的戏码,这样的心理战被作者用只言片语描绘的淋漓尽致,读着都让人崩溃,更别说当事人听到的感受了,可见作者笔下功力。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彼得堡的贫民窟,主人公就是这个名字变幻莫测的穷苦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原本是法学系的学生,但因极度贫困的生存条件辍学在外,他靠着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生活中省下的钱艰难度日。直到他很久都没交上房租,直到房东停止了给他供食,直到他被催债的逼到卖无可卖,他就闯进了高利贷老太婆的家将她砍死,同时意外将误闯进来老太婆的妹妹也一并杀死了。这就是书名中的“罪”,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凶杀案好像也没有过多可以解读的地方,但是,书名中的这个“罚”字来的却是精妙,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挖的东西。杀人过后的他病倒了,几天的不省人事却不能停止他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他无时无刻不处于恐惧和痛苦的矛盾冲突中。尽管他曾努力说服自己,用“平凡人”和“非凡人”的诡异理论替自己开脱,用拿破仑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为自己行凶的榜样来给出自己无罪的论断,但终究他还是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他怀揣着极度痛苦的心情来找索尼娅,一个深爱他的女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在警方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去自首了,被判了八年的西伯利亚苦役,但却换来了内心长久的安宁。
人性的复杂与多面表现在面对不同境遇刺激下的差异化心理和行为上,这些差异化的心理和行为有时真的很难想象它们竟然出自同一副面孔下,所以,我们很难评判一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也就更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这不仅不客观而且也过于草率。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杀害了两条人命的罪犯听上去简直罪大恶极,但他曾经的同学拉祖米欣也提供了他并非所谓纯正“坏人”的证据。他在读大学时曾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帮助过一个身患肺病的同学长达半年之久,在那个同学病故后他又去照顾他体弱多病的父亲,等老人去世将其安葬。他曾经的女房东也出来证明,有天夜里公寓发生了火灾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火海中救出了两个孩子自己却被烧伤,这些证明加上投案自首都使得拉斯柯尔尼科夫被从轻发落。也有人指出,他杀了高利贷老太婆尽管拿走了她的钱财但却分文未动保留至今,审判员甚至怀疑他行凶时精神出现了问题,他是在极不清醒或是神经错乱的情况下误杀了两个人。他这样的一个人,兼具着善良、正义、助人为乐和阴郁、孤僻、心狠手辣的双重人格,要怎么去评价,真的很难。
我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无间道……所谓无间是比喻无是非之分,无黑白之隔,无间道即无间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底的那一层。你看,这无间的是与非黑与白是不是像极了人性的两面,一面佛一面魔,也像极了人心的两念,善与恶。我认为最让人痛苦煎熬的并不是成魔的那一刻,而是由魔变回佛的那个转身,它会让你陷入无尽的忏悔和自责中,无法自拨,就如同无间中在是非黑白间的来回游离和撕扯,这被定义为地狱,还是最苦的那一层。所以,你如果不是非常肯定自己是魔的化身就千万别去行恶,罪是恶的表现,罚就是恶的结果,除非你断定你既可以逃过现实的惩罚也可以逃过良心的鞭笞和谴责。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意思是说:在无间地狱受苦的人,永远不会消失,永生就是无间地狱的最大痛苦。你看,在做人和做鬼之间游离,永生就会成为最大的惩罚。所以,如果一不小心做了鬼但还有想要做人的心就要坚定不移的让自己终结这一切,这不叫自取灭亡,这叫救赎。否则在人鬼之间晃荡太久,那不人不鬼的样子会让你饱受折磨,生,不如死,永生,还真不如早点了断。我又想起了电视剧花千骨最后的一个桥段,花千骨被深爱的人重伤在地,奄奄一息之际,她口吐鲜血漫漫伸出手,指着那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说,我诅咒你,愿你不死不灭……永生的痛啊这时候好像体会的更加深刻了,在快乐中的永生那是天堂,而在痛苦中的永生可不就是地狱么。
说到救赎,都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对,在这样自顾不暇的如今你真的不必对他人有什么指望和幻想,别说过多的指望,就是有一点好像也是一种妄念一种贪图。可在小说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好像没有自渡的能力,而索尼娅就成了渡他的人,这也是小说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当拉斯科尔尼科夫告诉索尼娅自己杀了人,索尼娅的表现竟是满含热泪和冲上去的一个拥抱并亲吻着他的脸颊,那一瞬间我有种被击中的感觉。别人眼中的杀人犯,在索尼娅眼中竟是饱受生活摧残、蹂躏践踏以至于不能自控慌不择路的孩子,她看到的是他的崩溃脆弱和无助,而不是抄起斧头杀人见血的冷酷和凶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是爱人不是别人……这时候我竟相信爱是有渡人的能力的,如果今生有机会感知,那将是何其有幸的事呢。无关人眼中的坚强,动情人眼中的脆弱,无关人眼中的光鲜,动情人眼中的狼狈,无关人眼中的成功,动情人眼中的不易,我总是觉得无关人和动情人看到的一定不是同一个人。至于是不是动了真情,衡量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并与其紧紧捆绑在一起,能做到的就是真情,但只是发现不行动的也只能勉强算是有情了,这情深情浅的就冷暖自知自行分辨吧。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被判刑后,索尼娅跟随他前往西伯利亚定居……,压上自己去救赎另一个人,说实话,我不信,但好像还有什么没彻底熄灭。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自渡这件事。人一面鬼一念,心底的两个小人儿打架,最后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实只一念之差。拉斯科尔尼科夫说,他之所以决定杀人,是轻率和怯懦的性格造成的,而贫困和失意更是对这种性格的火上浇油。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有理。可是人的多面性就注定了不会只有一种性格或特质存在于个体之中,那些隐藏在心底、不为人知藏污纳垢的角落,那些阴暗卑鄙的念想,你或许不想承认更不想为人所知,但始终是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大方承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只有承认它们才会更加肯定什么是坏的,不会再轻易给自己找借口。然后,就要知道怎么在它将要呼之欲出的时候将其牢牢封印,不让它们出来犯坏行凶,显然,书中的主人公就没管住它。我觉得所有的恶念起都是因为它的载体不够强大,再加以外界强烈的刺激就会使它牢牢占据上风变得不可控制,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强大自身,当你的能力强大到可以掌控自己不受任何外力干扰的时候,它便不会再出来生事了。
我最近喜欢上一句话,叫“苦厄难夺凌云志,不死终有出头日”,所谓的玻璃心就是出丑还不够多而已。我觉得,被打碎了不怕,能粘起来就行,摔跤了不怕,能站起来就行,挨打了不怕,下次能打回去就行,打不回去也行,学会躲开也是一种提升。被称之为强大和韧性的东西其实就是通过以上路径反反复复练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弃每次老天爷赏赐变强的机会,只要时刻记住这是成长的机会不是生活的磨难就会很快的度过去。
这本书,漫长也漫长,光芒有光芒,希望当你细细读完就能找到自渡的法门和那个能渡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