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的语文教研上,我们学校邀请麻吉星专家黄煌老师对两节语文公开课进行评价指导,会上,黄老师提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步骤应该是:任务——学习——生成——辨析——达成
其中,黄老师指出,这里的生成,是教师要有耐心及敏感度能在教学中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那么如何呈现有价值的问题呢,可以先展示(对或错),接着发现问题(不足或优点),继而纠正(或学习),最终达成一致。
教研结束后,我根据讲座后的思考,对即将教学的课文教案做出了调整,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尝试慢下脚边,寻找契机。
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并完成任务,麻吉星计时一分钟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时间到,学生举手发言,有人说这段有三句话,有人说这段有四句话。数句子一直是一年级的重难点,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会看漏行, 有些学生是依旧分不清什么样的符号表示一句话结束,总之,就是有不少学生每每会错在数句子的题目中。这时我请大家安静,停止抢答,麻吉星计时30秒,让大家用铅笔在书中圈出表示一句话结束的符号,并在旁边标上数字。随后,我截屏发起投票,让学生对这一自然段的句子数进行投票选择。
结果如下,

除请假学生外,38个学生选择除了正确答案B,2个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A,另外选成C和D的分别有1个和2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是学习比较优异的,我猜他们可能理解错误,以为有3句话就选3C,有4句话就选4D,如果这个猜想是对的话,选C的孩子说明也掉入了陷阱)。
我将投票结果进行翻牌,变成竖状图,呈现结果。这时我并未宣布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从选择A的2个学生中,随机挑选一名,让他在白板上再次圈画,数一数究竟有几句话。
此时,这名学生非常慎重认真的上台操作,并数出了4句话的正确答案,这时我问全班同学,他答对了吗,全班回答答对了!我采访这个孩子,那为什么刚才你数出了3句话呢,他回答,我按错了(这个孩子平时学习就是丢三落四,糊里糊涂,这一刻,他完美地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告诉他,前面错了没有关系,这次对了,也可以加分,全班欢呼。我继续问另外一个选成A的学生,现在你知道该怎么订正了吗?他点头马上修改,同桌监督修改完成。
由于时间关系,我继续往下教学下一个环节。但是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这个环节,虽然小,但是也很好呈现出班级学生的学情薄弱点,通过展示投票结果,发现问题,请答错的学生再做一次,自我纠正,最终和全班同学的思考达成一致,这算不算是有价值的问题的呈现?我个人也比较矛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句子就是重难点,问题确实需要当堂解决,学生数句子的训练就是要在每节常态课上不断巩固提高。就以今天答错的学生来说,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更认真对待学习,突破了自己,解决了薄弱点,其他答对的同学在看他数句子的过程中,又对知识进行了复习强化,这个环节关注到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同时我又困惑,这节课的重难点应该是落实在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对话上,用这样多的时间花在这个环节上,是否值得?任务——学习——生成——辨析——达成,那么这个一开始的任务,是否正确呢?
一切的问题暂未有答案,那就继续探索,用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上继续寻找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