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我们都需要学习甚至考证,但是:
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
经常临时抱佛脚?
不愿意学习?
学了就忘?
如果你也经常遇到以上的苦恼,那么你的救星来了。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学习项目的负责人桑贾伊·萨尔马,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里面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桎梏,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方式。
而这本书从逻辑内容来说难度不大,共计2个章节,包括心理与大脑和动脑与动手,但2个章节即共计375页,从学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来进行讲解阐述。而其核心,就是让你掌握学习的本质。
那么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你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回答,文末有答案。
我将从4个部分阐述,帮助你找到答案:
1、桑代克
2、饿猫迷笼
3、学习3定律
4、学习5原则/方法
那么就让我们一一来看。
一、桑代克
桑代克,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在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作为科学家,似乎都很喜欢用小动物来做实验,所以桑代克也喜欢,而其实验的对象却不是小白鼠或小白兔,而是小猫咪,其实验的名字叫做饿猫迷笼。
二、饿猫迷笼
将一只饿猫关入迷笼中,看它如何获取食物,通过观察猫的行为模式,得出“试误说”的结论。
这三种机关分别是门栏,抓绳和按钮,猫可以通过触及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开关,打开门走出迷笼吃到鱼。
当猫被放到笼子后,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猫被放入迷笼中时,十分惊慌,完全不管要怎么开门,到处乱抓误碰机关,才得以开门。
第二个阶段,第二次重新将猫放入迷笼中,猫咪也会乱抓,但随着放入的次数逐渐增加,猫咪似乎找到了开关,过程中也逐次记录猫出笼所用的时间,发现是越来越短。
第三个阶段,在后续入笼时,猫没有任何的挣扎,直接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开了门。
这样桑代克就做出了一幅猫的学习过程曲线,通过猫的不断尝试学习行为,他得出了一个学习上的“尝试-错误”理论,后来被人们称为“试误说”。
他认为动物会在每次尝试中,构建一种刺激-反应联系,当它们成功时,就会记下这些刺激-反应,那些不正确的会慢慢被排除掉,桑代克就得出学习的实质就是不断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过程,并总结了三条学习规律。
三、3条学习定律
练习律。指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得越强; 反之,则变得越弱。在学习过程中,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但练习不是无节制,需要和奖励关联,例如练习10次奖励一个糖果等。
准备律。指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例如学习中,习惯在书桌前,那么就做好对应的准备定势。
效果律。指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也就是和结果关联,起到的对应相关联系,如果坚持学习考试成果好,就能更加促进学习,但是如果考试成果不佳,学习积极性也减弱。
四、学习5原则
多重反应原则。对同一情境先后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当一种反应不能适应外在情境时,学习者就会触发、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意为止。
心向和态度原则。心向或从事活动的意向对于反应的始发是重要的,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反应的选择性原则。学习者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的反应具有选择性的倾向,这种反应的选择与学习的分辨能力有关。
同化与类比原则。学习者对于各种类似的情境有发生同一反应的倾向。即学习者能从已有经验中抽出或辨别出它与新情境的相同因素,作出类似的反应。
联想交替原则。如果有甲、乙两个刺激经常共同或先后出现,并且受到了学习者的注意,那么,以后刺激甲出现,也可引起本来只能由刺激乙所激起的那一种反应。
总体来说,学习是一个过程,而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