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廷腐朽黑暗,加上外戚宦官专权,地方群雄割据。
整个国家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几年就经历一次大变局。
而孔融,像一个又臭又硬的石头,不知变通,依然故我。
曾经,曹操表现出来的进取心,让孔融把曹操当成匡扶天下的能臣,尽心辅佐。
曹操呢,根本不把孔融放在心上。
由于孔融极负盛名,又是孔子后人,为了表示对读书人和孔门家族的尊敬,曹操才把孔融当菩萨一样供起来。
曹操任命孔融掌管宫室、宗庙土木工程,官属九卿之一,负责掌管皇家钱财用度的少府,掌管议论的太中大夫。
这些全是闲差。
但孔融不这么想,认为自己是朝廷命官,必须刚正不阿,时时不忘履行监督职责。
后来,孔融看到曹操的奸雄面目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
孔融上奏建议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
曹操越来越讨厌他。
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
前面说到,曹操要下“禁酒令”,因为当时天下处在饥荒战乱之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粮食都快没了,酒这种奢侈品应该禁止的。
孔融却不能忍。
孔融说,酒本身就是一种礼仪,祭祀要酒,邦交要酒,就是亲朋好友之间交流感情也要靠喝酒。
我的老祖宗孔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孔老夫子的意思是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唯有喝酒不需要限量,只要不醉酒闹事。
孔融还认认真真、洋洋洒洒地写了两篇文章: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祭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翟,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餔糟歠醨,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你看,喝酒对国家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要禁酒呢?
曹操说:“你这简直是奇谈怪论,片面、偏激,你不知道历史上因为喝酒误事甚至亡国的事情也有很多吗?”
孔融说:“徐偃王因为坚持仁义不肯迎战周穆王,而丢失了国家,你能说仁义不好吗?燕王哙将国家让给子之,国家大乱,你能说谦让不好吗?夏商因为女人亡国,你就不找女人结婚了吗?”
曹操竟无言以对,干脆不理他。
有些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的人,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哪怕是你骂他批判他。
这种人最害怕你不理他、他认为受到了鄙视,是对他治国安邦的理想信念和为了强国付出努力的一种轻视。
所以他必须变本加厉,不停地挑衅。
曹操要攻打荆州前,刘表突然宣布断绝对汉献帝的供奉,还照着古代帝王的样子祭祀天地。
刘表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包括曹操在内的不少朝臣们都是主张讨伐的。
没想到,孔融这哥们却说:“打仗是不利于社稷的,刘表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是不是朝廷里出了奸贼,让刘表忍无可忍了呢?与其收拾刘表,还不如反思一下朝廷是不是有管理不善的地方。”
曹操认为,孔融与刘备有交情,现在又维护刘表,是想维护汉室,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以此来牵制自己。
这件事,为曹操下决心杀掉孔融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