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人喜食豆花,很会做豆花,豆花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其地位之高,单从童叟皆熟知的“北碚的豆花土沱的酒,好耍不过澄江口”这一名句,便足以见得。
以食为天,以味为先,虽是豆花,学问无边。要做出那上好的豆花来,非一时之功,非技艺精湛不可。
青翠的缙云山环抱着北碚,清秀的嘉陵江丰润着北碚,钟灵垂爱的这方宝地孕育的北碚人注定不简单。他们勤劳朴实,他们匠心独具,为回馈上天的眷顾,他们将自身的优良品质完美诠释,倾情演绎,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打造出了独步天下的北碚豆花。
北碚豆花制作全程至微至精至妙之处,行家里手才明了,但仅其实操概貌,就令有幸领略的外人叹为观止,油然而生敬意。
黄豆的精挑细选,井水的足时浸泡,大石磨的精碾细磨,柴灶铁锅的文火武文煮浆,土滤斗的慢摇过浆,按份额配比的胆水的适时适地适量点花,竹烧箕的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挤压,每一道工序,凝满了北碚人的辛劳、踏实与智慧。
依个人口感,北碚人巧夺天工,将他人眼中看似简单本该千篇一律的豆花细作出了各富特色的老豆花、嫩豆花、荷叶豆花、老荷叶豆花、嫩菏叶豆花、水上飘豆花,无一不精!
当一锅锅热气腾腾朴实无华雪白无瑕的豆花面世,象初醒的粉嫩的胖嘟嘟的婴儿在对你甜甜地笑,可爱至极,任谁也移不开眼,更兼满室清香,身心都醉了。
光有豆花显然不够,只能算狭义的北碚豆花,广义的北碚豆花须备齐秘制的调合、独创的毛干饭、自酿的老白干,每一样都专为豆花而生,真可谓天衣无缝。
调合分红椒调合、青椒调合、酱油调合、香油调合,总有合你胃口的。夹一筷豆花,蘸一下调合或裹一下调合,入口味蕾齐开,妙趣横生,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毛干饭由大木甑蒸成,散疏,劲道,米香与木香合二为一,不知冠之以何名,均源自天然,姑且叫它天然香吧。毛干饭与爽滑细嫩的豆花同食,相得益彰,软硬交泰,融出境界之高,无出其右者。
喝豆花酒当用老白干,呷一口白干,下一口豆花,那情调,那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换了别的酒,任它多名贵,都是在糟蹋豆花。
北碚豆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深受人们喜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小老百姓,食之无不称奇,赞声不绝于耳。
抗战时期,北碚作为全国现代化模范城市,时有各界要人前来观光考察,包括蒋介石夫妇,著名爱国实业家、北碚开城元勋卢作孚先生尽地主之谊,款待八方来客的就是豆花饭、豆花酒。众人食毕,俱笑颜而归。
逢喜事,逢年过节,北碚人素有在家做豆花,吃豆花之习俗。于他们而言,亲手做了豆花,吃了豆花,喜事才喜庆,节才完整,年才够味。当大磨缓缓转动,当炊烟袅袅升起,当热气满屋,当豆花溢香,一张张脸乐开了花,此时,不用说什么,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浓浓的乡情与亲情在彼此心里传递,奔涌,暖遍全身。待豆花上桌,无论置于何处,满桌丰盛菜肴瞬间黯然失色,今天,豆花是一席之主。长辈优先,老年人细嚼着豆花,不住地点头“今年子的豆花好哟!”继而全家大小纷食之,不够再来一碗,其乐融融。
盛世北碚,繁荣富足,农村各地黄豆丰收,家家盈仓,这村那戸豆花飘香,报道人们幸福安康。
城里大街小巷,豆花馆遍布。张豆花、李豆花、唐豆花、贺豆花……一块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每一家门庭若市,座无虚席,豆花满桌碗,欢声笑语一片,豆花串联起陌生的你和我,无人孤独,无处寂寞,俨然是新鲜的烫烫的旺旺的紧密团结的豆花一大锅,满堂一家亲。
朋友,北碚热诚欢迎你,若是你来到北碚,一定要好好地尝一尝北碚的豆花,如此,才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