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楚灵王自从杀害其侄楚王麋(郏敖)而夺取君位(昭一、前541)以来,陆续通过不断组织诸侯会盟、征伐来提高自身声望,对内则重点打击根深蒂固的旧公族屈氏、若敖氏以及自己的“共族”兄弟们来巩固王位。但是同时楚灵王又重点扶持了另一部分远支公族薳氏和申氏甚至不少异邦流亡大夫出仕楚国,以体现其力图振作重新与晋竞争的野心。
到鲁昭公十二年(前530)也即“费之叛”发生的当年,楚灵王继先后攻灭陈(昭八、前534)、蔡(昭十一、前531),并迁许于城父(昭九、前533)后,又计划征服徐国以警告吴国不得北上,以彻底控制淮河中游广阔地区: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谿,以为之援……(左传.昭公十二年)
也即在派出“五帅”围徐以阻断吴国试图北上与晋沟通的道路同时,楚灵王先驻守在州来,后又移动到许国新迁至的城父附近的乾谿:
如图,楚师于息附近集结后沿淮而下,至州来分为两路,一路由“五帅”指挥继续东下包围徐国(蓝色实线),另一路由楚灵王等人直接指挥(蓝色虚线),溯沙河而上抵达许国新迁至的城父。所谓“以为之援”的目的在于监视晋、郑、宋等北方诸侯,以防其集结于宋国附近南下切断楚师主力东进包围徐国的退路。
从楚灵王的布局来看,完全没有考虑到楚国内部发生变乱以及吴国敢于北上迎战楚师的可能性。到这时为止,晋国对鲁国发起“郠之役”的警告也仅限于“辞公”使得鲁昭公未能亲自到晋国去朝觐新君,但是并不禁止鲁之大行人公子慭如晋。但是到了来年开春,局势就大为不同了。
当楚灵王率领大军在外时,留守国内的异己分子积极作乱,但是影响范围不大,灵王暂时无意回师救乱:
……薳氏之族及薳居、许围、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礼也。因群丧职之族,启越大夫常寿过作乱,围固城,克息舟,城而居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但蔡大夫朝吴及楚流亡者观从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个变乱的机会,运作楚“共族”之流亡在晋、郑的公子比(子干)和公子黑肱(子皙)入蔡,并胁迫蔡公弃疾支持,帅许、叶、陈、蔡之师先行返回楚国夺取王位:
……观起之死也,其子从在蔡,事朝吴……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晳……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邓,依陈、蔡人以国。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蔓成然、蔡朝吴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以入楚……(左传.昭公十三年)
在此变乱发生(昭十三、前529)之前,楚国诸卿格局为:
这里可以发现楚灵王在用人方面的过度自信以及导致的混乱,一方面充分信任同出自薳氏的薳罢(子荡)、荡侯父子使之先后担任令尹,并给大宰薳启彊超过其职责的诸多权限,同时却打压薳氏中的薳掩、薳居一派。这样做的本意当然是造成这个源自西周时期的旧公族内部发生分化,但是在发生变乱的时候薳氏之族仍然一边倒地选择反对楚灵王。
再譬如说上一年(昭十二、前530)曾经因为惧怕若敖氏死灰复燃而杀害大司马成熊(《传》文作成虎),又夺取了宫厩尹斗韦龟的封邑中犨,并剥夺了其子斗成然之邑蔓,但是仍然任命其为郊尹,而最终促成郢都内部动乱的主谋者就是斗成然。可见楚灵王在明判若敖氏仍为威胁的情况下却未能下决心将其清除,最终导致败亡。这也印证了后来伍子胥曾经总结过的那句话: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遂入越。越子……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