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这篇文章本来写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发现文中的观点很多与双减不谋而合,对,我就是对双减拍手称赞并没受任何影响的家长。想把我核心观点再发一遍,特别是关于升学机制部分,以针砭时弊,再次谏言。)
学习,家长需要的是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导孩子自发学习,填鸭式的知识型学习,可以在学习很后的阶段根据需要,让孩子自己补充。
说白了,就是自我驱动+自我学习。报课外文化班,不仅是家长的“懒政”,还会有碍孩子建立自我学习习惯。时代变了,至少在我小时候那会儿,没有孩子是靠课外补课成为学霸的。
我们当然也会受环境影响,给孩子一些补充性的加餐(而不是超前学习,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学校将来会讲的,坚决不提前学。孩子有一阵子有点自卑,说周围的孩子都会乘法了,我们坚决不教,她只能用加法推算),学一学奥数、大语文什么的,都要求孩子自学,实在不懂的,再稍加点拨,培训班里一些解题套路,对孩子思维训练未必有好处。学到什么还是次要,最重要的,还是自发驱动和自我学习。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作为海淀家长,太孤独了。希望每天下楼玩的时候有个玩伴儿,但自从疫情恢复上学后,诺大个小区,尽然也找不到一个玩伴了。中央的文件还说要保障孩子户外一小时运动,但现实就这样,找不到一个玩伴。
孤独但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怕选错路,虽然不愿意把孩子送入“鸡娃”的"樊笼",但由于大家都在这么做,就免不了从众心理被裹挟着去做了。
但我内心却是抵触的,希望通过"宣扬"自己的理念,获得更多的认同,寻找更多的同类。
我反对某些海淀区学校点招的选拔体制,我不反对可以通过点招选拔优秀的孩子,毕竟教育不能完全平均化。我反对的是某些学校对优秀的定义,通过机构教会孩子应试的方法,让他们成为刷题高手,这并不是点招制度的目的。比如,提前学了乘法口诀,所以可以算出更复杂的运算,但我不认为这样的孩子更优秀。
如果超前学习是为了点招,那么家长并没有错,错在这个点招制度,家长和孩子是受害者,应该联合起来抵制这个制度,如果抵制不了,需要对这个制度逆来顺受,那就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寻求渐进改变的可能。
如果超前学习是为了取得相对优势,可能从分数这些短视的方面,确实有些效果,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是大的。比如,孩子会说,我都学过了,没意思。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像在看第二遍电影似的无趣。除非承认孩子理解能力不够,需要学习两遍才能听懂。这种相对优势,到高二或高三不会有太大差距(当然阅读之类的积累除外),而夺走的,却是孩子的求知欲、创造力和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