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说起呢 ?
有个现象,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种状态,比如甜心,班主任就说甜心在学校比较安静、内向不说话,但其实,在家完全不是这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是两套体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状态不一样呢 ?
我猜测,可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家里,甜心是松弛的,没有太多畏惧,之所以不畏惧,不是因为没有规矩,恰恰是因为知道家里的规矩是什么,只要在规则范围内活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自然是轻松、自在的!
但是,在学校,那么多的孩子,每个孩子都 不一样,老师管理起来难度是很大的,而且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边界感和规则感的意识,要么就是规则太强,要么就是太过宠溺(没有规则或规则不清晰) 一个家庭1-2个孩子尚且都做不到温和而坚定,更何况老师带这么多的孩子,想要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管理班级,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刻意的联系,真的是太难了!
综上所述,真正的安全感是源自于清晰的规则和边界!
我经常喜欢举的一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无边泳池游泳,你看不到泳池的边在哪里,这恶搞时候你敢不敢向前游?会不会担心自己不小心掉下去? 如果说泳池边界的地方有一个指示牌,告知你,超过这个位置就会有危险,也就是说在这个界限之内活动都是安全的,此时,你会不会更自在从容的在这个范围内欢快的游泳呢?
所以,给到孩子安全感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清晰的规则感和边界感(其实更好的是约定,特别是孩子长大之后)并且用原则来执行,而不是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心情来决定何时该坚持,何时可以松懈一点点!
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
说实话,尽管如今的自己成长了很多,但并不代表我没有情绪! 绝对的没有情绪,只有机器才能做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本书叫《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 ,名字听起来简单粗暴,但其实非常的有道理!
想要做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自己的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无常,很多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并不是遵守着某些规则和原则,而是自己的情绪(心情)心情好的时候,规矩就变得可有可去,无限宠溺! 心情不好的时候,小事情也可以变成大问题,心情阴晴不定,捉摸不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会感受到极大的不安全感!
不仅是养育孩子,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和情绪相关!
所有的纵向关系,都需要温和而坚定的品质,领导对下属,甲方对乙方,父母对孩子等,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清晰的规则和边界,会带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可怕的并不是规则,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规则组建而成的。
四叉路口的红绿灯,人多的时候要排队,乘坐高铁飞机可以携带不可携带的物品,健全的法律法规等,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都在不自觉的遵守着大大小小的规则,这个世界才能安全有序的运转。
想象一下,如果红绿灯的规则不是根据时间来度量,而是由人来掌控的,那就乱套了,要知道一个城市的红绿灯时长,每个岔路口怎么去错峰,配合,协调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记得多年前去香港,那边的道路很窄,却不堵车,我很好奇,于是询问导游,导游解释说,香港的红绿灯如何切换,都是经过精密的计算,设计出来的,所以整个城市的道路就比较通畅! 这个精密的设计,也可以理解为是参照原则来执行规则,而不是看心情!
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人有感受会表达!
人之所以会痛苦,也是因为感受和表达!
了解情绪,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情绪(积极或消极)从何而来?
凡事没有绝对的好和怀,我们如何定义一个人,一件事,不取决于这件事情或这个人本身,而在于我们的解读方式! 我们的解读方式有源自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源自于我们的基因和过往的经历、环境(特别是童年时期的经历)日积月累行程的核心信念系统!
不同的核心信念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感受又会引起语言和行为,所以要想锻炼和发展一个人积极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首先是做好家庭教育!
昨天在《犹太人养育孩子枕边书》 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们都以为政治家,企业家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殊不知,真正重要的是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
犹太人尤其重视教育,尤其重视一个人的品格(品行)教育!这是个神奇的民族,在最鼎盛的时期也才1500万人口,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比率却高达22% ,全世界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共770人,犹太人占154个。
我想,犹太人的成功之处回到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一定是他们给到孩子受用一生的安全感,安全感带来的松弛感,会充分的调动起一个人的天赋潜能、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才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能力,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
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认识到,给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是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被爱、尊重、信任!让孩子在一种有规则,有边界的环境里,自由探索,无限创造!
祝福自己,也祝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