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海深处有珍奇》
—读《深深浅浅教语文》有感
合上肖培东老师《深深浅浅教语文》一书。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那随机应变的细节处理,那震撼人心的提问,此刻都萦绕在我的耳畔,盘旋在我的脑海,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目不暇接,又似乎想一口吞下。仔细研读,真是处处有奇珍。
读是常态
肖老师在课堂朗读上是发了很多时间的。每一堂课,都有肖老师不急不躁的耐心引导“不要怕,你来读一读”,“不急,你再读一遍”,“不懂,我们再一起读读”,“我们换种语气读读”“我们再读慢点或者快点”……从来都不急着往前赶,一定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读的机会。所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肖老师的课堂上是随处可见,随手可及。而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也更能熟悉文本,亲近文本,从而产生真正的共鸣。反观我的课堂,朗读是我所忽略的,即使有朗读环节,也只是为了读,是无效的读。
肖老师的课堂朗读不仅用时多,朗读形式也是多样的 ,绝不雷同。有自由读,对比读,联想读,情境读等等。举个例子吧。肖老师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 刚开始就让学生对比读文章开头和结尾。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可以读出不同,其实只有一词之差,即“停住脚步”“加快脚步”。肖老师又说,你们再读一读,开头结尾的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吗?学生再读 ,就发现是可以互换的,不管是“停住脚步”,还是“加快脚步”,都是因为被开得极为繁盛的紫藤萝花所吸引。这样不仅读了,学生思维也打开了。之后很自然的引入到第二个环节,“读读开得这样盛得藤萝”,字字句句让学生去读,一遍遍的读出紫藤萝的茂盛,活泼热闹,顽皮可爱等等特点。我发现,这个环节我在上课时是直接跳过,只让学生去文本中找出描写紫藤萝花茂盛的句子词语,再去分析她的写法。现在回过头想想,还真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啊。因为学生完全不熟悉文本,又怎么会觉得作者写得好呢?肖老师带着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 ,绝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为了让学生逐渐沉浸在那个繁盛热闹的紫藤萝花的世界里 ,那么后面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啦!当然,这节课最震撼的还是课尾“我在开花”这一句不同重音的朗读训练上。学生此时已入佳境,各种看法,遍地开花。有认为可以重读“开”这个动作,因为不努力付出行动,再美的花也开不了啊!有认为可以重读“花”这个名词,因为花是紫藤萝最好最美的状态,代表了它的希望和理想。还有认为可以重读“我”这个人称代词,因为“我”就是普通的紫藤萝花,我就是普通的你们,可能我们都是卑微的,平凡的,但是我们也要开花。最后一个“在”字也可以重读,因为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所以,紫藤萝的这一句话可以有各式各样的读法,她既是紫藤萝最强烈的生命宣言 , 也是作者在经历挫折困顿之后的豁达体现。这灵动又厚重的一笔,一直在我的脑海久久浮现,肖老师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读”,让文本开花,让课堂开花,让学生开花,也让听课老师开花。多花点时间,多种形式地去读 ,你才不会错过课堂上的任何一次美好!
问是灵魂
课堂上,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语文老师就必须潜心研究课标,深耕细读课本,全身心投入,才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刻,才会有深入人心的思考。肖老师的每节课,都会有你意想不到,又效果奇崛的提问。让你在振奋的同时又心存愧疚,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呢?愧疚之余,只有努力学习。因为所有成功之花,都是汗水和执着浇灌的,都是潜心钻研的结果,都是厚积薄发。
比如肖老师在上杨绛先生的《老王》这一课时,在赏析老王语言描写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老王说:我不要钱”,肖老师顺势问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想一想老王想要什么?学生开始边读边思考,很快就有同学举手,有的说是关心 ,有说是尊重,有说是亲人般的温暖…… 看吧!这样的答案就很接近文章的主旨,一个小小的问题就链接了文章的关键词“愧怍”,正是因为老王想要的是尊重,是如亲人一般的关心,而我只是给了他同情。表面上我们的关系是融洽的,我们也给了老王一些关心,可实际上他要的和我给的是不对等的。老王是把我们一家装在心里,当亲人一般对待的。而我却不知道老王病的如此之重,知道之后我也没想着去看看他,后来不是询问他人,我甚至不知道老王已经离开人世。所以,当我听到老王逝去的消息时,愧疚之情填满内心。“愧怍”一词是我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也很难讲清楚的一个难点。可是高手出招,就是小菜一碟。一个小问题,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当然,还有很多精妙之问,比如在上《猫》这篇课文时,肖老师首先借助文本插图,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插图上的这只小猫最像作者笔下的哪一只猫?”学生迅速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然后作答。一个问题下来,同学们基本上就熟悉了文章内容,也把握三只猫的不同特点。这样的问题既简单新颖又能有效达成目标,一举多得。尤其是课文最后提出的“文章总共写了几只猫?”很有意味,我觉得肖老师的这个问题就挖掘出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对文中猫的数量的追寻中,从读猫上升到读人,读出了“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文中被冤屈的猫,只要丑陋的人性不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只可怜的猫”的深刻主题。肖老师擅长带着学生通过有字之书去探索那个无字的又贴近生活的现实世界,让学生明白语文即生活。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文,也是生活本身。
肖老师的课还有很多可以击节赞叹的亮点 ,他的每一堂课,都能让我们在语文的碧海里拾到珍奇。而我们,不能只在浅滩上“剔石披沙”。我们要深耕细读,以肖老师为榜样,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才能潜向“碧波深处”,才能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