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校教三四年级语文,在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短的也写不出来。
于是,我们的作文课成了说话分享课,分享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叙述的记录下来,进行修改。
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新龙整篇文章只有一个句号。
刚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每一次都是你我帮他加标点符号。
后来,我专门把新龙叫来,给他说写作文不能只用一个标点符号,而且只有一段话,看着不美观,还用了太多的然后......
我把问题讲了一通哦那个,可是我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并没有给新龙某些建议。
后来,我专门搜了一些有关逗号和句号的资料,方才知道,他还没有建立起句的概念。
这是在一年级进行专门学习的,一年级语文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识字、写字、朗读教学,还要认识逗号和句号,会用逗号和句号。
举例一:一(上)第六单元《青蛙写诗》课后练习题第二题的内容为“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认识逗号和句号。
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逗号和句号:
形状区别:逗号像小蝌蚪、句号像水泡泡
内容区别: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通过朗读,感知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长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举例二:一(上)《雨点儿》为例,让学生数几句话,再让学生用横线画出这段话描写的雨点儿给哪些地方带来的变化,用波浪线画出这些地方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具体的、清晰的、有区别的进行学习指导?
原因:当说完一个地方的特点,再说另一个地方时,中间要用句号。从而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句的概念。
问题:刚开始句子长短差不多,后来句子长短不一,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句子完整与否跟句子的长短没有关系,当一个意思说完后,尽管比较短,也要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子没有说完,尽管句子比较长,中间也不能用句号。
由此可见,在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我们在有法的指导下,清晰的认识两位好朋友:逗号和句号,建立清晰的符号概念。
若是基础没有夯实,那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会成为极大的障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