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反思

      本册最后一节新授课《平均数》,课前我用反馈器前测孩子们对于平均数的理解,发现孩子们懂于浅层,当平均数置于各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显得稍微吃力。于是,课上我充分结合现实情境,把核心目标放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感悟平均数的特性,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要把平均数的求法与意义渗透其中,从易到难,步步相扣。太需要我们的教学设计做支撑。

     把握教材,化繁为简。有一句话叫做:孩子的手很小,不该硬要他们抓住一大把的东西。新课标倡导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等活动过程,课中,我借用反馈器投票功能,课前收集了几份有代表性的平均数实例,让学生在投票,结果碰撞中加深对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平均数的敏感性以及平均数题型变化多端的变式训练。无形中化繁为简,从身边实例入手,将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

   直观教学,拓展思维。本课师生学习一起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主要有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平均数应侧重其统计意义的理解而非计算,课上孩子们自己讲叙的移多补少方法,也更能直观体现它的意义,同时相机借助PPT直观演示,把想法变成可操作性的行动,同样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数学生活化,本节课是把前面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和学生认识平均数相结合,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转化在平日教学与生活实例之中,今后学生还要学习稍微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因此,开端显得无比重要。从学生作业质量中反馈出一定的问题,及时梳理与补救。

   本节课总体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教学过程也存在不足,如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可能没有兼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探索,让学生有收获,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课前,学生首先进行了《平均数》研究单:1.如果要派1名运动员参加学校投篮比赛,你认为应该选几号运动员呢?根据统...
    高人钜阅读 3,763评论 0 0
  • 首先,本节课进行了课前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
    陈钦管阅读 538评论 0 0
  • 路庙中心小学 叶飞飞 《平均数》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算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一开始...
    浅笑暖阳阅读 1,505评论 0 0
  • 这两天405班的孩子们学习了《平均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1.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数不等时,不宜比较总数2...
    妃子阅读 812评论 0 0
  •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主题图的分析也不够细致,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非常模糊...
    草莓味i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