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听王崧舟老师讲了关于朗读的网络课,现把听课笔记整理如下:
王老师说:“阅读是大鸟,默读是一只翅膀,另一只翅膀是朗读。”现在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阴盛阳衰”默读是阴盛,朗读则是阳衰。小学阶段,第一学段做地最好,年级越高朗读做的越差。朗读必须做强做大。”
他从三方面阐释我们如何教朗读:
一、目的:为什么要教朗读
二、原理:教朗读有规律吗
三、策略:怎样才能教好朗读
一、目的:为什么要教朗读
为读而读?为人而读?
(1)课标对朗读的目标与要求,第一学段学得基本规范,内容范围提升。第二学段习得。第三学段行成能力用得。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三个学段要求:第一学段朗读内容要有基本规范。第二学段有了更高要求。第三学段对技巧提出更高要求。目标对老师开展实施有政策性和方向性。
(2)课标缺了什么?
1. 《朗读者》第一期嘉宾麦家的故事,麦家朗读《致信儿子》。读书就是回家。
麦家老师朗读缺点:普通话不标准,没有朗读技巧,但感染了我们,因为他在倾诉,因为他打动我们诉的是真情实感,用真诚的人生向儿子倾诉,朗读者不是朗读,是朗读者。朗读是技巧,朗读是行为,朗读者主体,朗读者是人。《朗读者》让我们理解什么是真。
2、课标缺了人本身
为言语人格而读
朗读最终目的:塑造、重构、确证自己的人格,教学内容日标要重新建构
A.激活朗读意愿
首要功夫是唤醒学生由“要我朗读”转向“我要朗读”
B.强化朗读体验
要能将朗读语言还原成画面、场景、情境、细节等,体验朗读的声音所传递的生命气息和能量、教朗读首先是教倾听,朗读通过声音传递。普通话很标准,但是没有生命。
C.习得朗读技巧
包括重音的处理,节奏的把控,语态的表现,朗读技巧是一种沉浸式习得。
D. 确证朗读主体
朗读教学不是为人教朗读.而是通过朗读教人。
3. 朗读教学公式:
朗读主体=朗读意愿×朗读体验×朗读技巧
每一学段按照的朗读意愿,朗读体验。
4.长朗读技巧重构
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三个维度:朗读意愿,朗读意愿,朗读技巧。
二、原理:教读有规律吗?
浙大吴洁敏教授的《新编普通话教程》可以拿来读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朗读的核心问题是情感。
情感朗读的生成模型:五个环节是封闭回环的一个模式。
感悟――想象――求气――创调
反听
1.感悟、准确感悟文本的题旨和语境。
2.想象:生成三维整合的再造想象表象。题旨、语境三维整合的“再造想象”才能成为有感情朗读的动力源泉。
3.求气:获得承载感情信息的气韵。求:获得,气:气韵
4.创调:创生独特的情感朗读语调,提取的表象不同,再造想象不同、朗读者主观体验不同。
5.反听:回馈情感朗读的感情信息,歌手戴耳麦就是反听。
朗读者反复时刻要反听、要创调、要求气、要想象、要感悟形成一个回环。
三、策略:怎样才能教好朗读。
规律性策略
1.示范是朗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最佳示范朗读是语文老师。学好朗读需要长期磨练,做一个朗读爱好者。
2.备课是朗读教学的应有内容,诗词基本策略就是诵读。朗读应纳入备课。
以《长相思》为例,指导朗读
“长相思”“长”读时宜低沉,宜委婉,宜绵长。
相思“相”读长、读扬。“思”读短读抑.给人音有尽而韵无穷,声己去而思常在之感。词牌读好了,关乎词之情调。
“山一程水一程”宜读得低沉切实绵亘起伏.“山一程"渐次扬读,“水一程”渐次抑读,两句之间不换气。
“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字宜重读。“榆关”稍顿,“那畔行”宜拖着读,气缓,但要读出一种绵力来。
“夜深千帐灯”五字收篷宜应虚读,声气不可太实,“千帐灯“三字拖长,“千”唱读。
“风一更,雪一更”声气宜实宜强。“风”“雪”二字宜重读“一更”宜连读。“聒碎乡心梦不成”“聒碎乡心“语速渐快语调渐强。“梦不成"读得缓慢,可用颤音,一字一顿。
“故园无此声”"故园“稍顿.“无此声”三字用舒缓平直的语调唱读,“无”字拉长,“声”字挫读。
3.文体是朗读教学的内在尺度
古诗:读出古诗特有的平仄、声韵、节奏、音律,体现意境之美。
儿童诗:(想象新奇,节律灵动),以适度夸张和重稚的语气,读出天真烂漫,惊奇善变的童诗韵味。
散文:行文自由,精神凝。
童话:幻想丰富,形象夸张。
小说:叙事生动,形泉鲜明。
写景文:语言优美,借景抒情。
说明文:条例清晰.行文严谨。
文言文:语言精练,文意古奥。
4.融合是朗读教学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