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时断时续地翻阅着魏智渊的《儿童读写三十讲》。虽未一气呵成地读完,但每读一节,我都全神贯注,细细品味。合上书本,满心都是收获的充实感,尤其是关于儿童阅读的诸多问题,这本书为我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书中提到,小学生每年的读物应达到200本左右,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孩子,这一数字让我心生触动,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把孩子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好好分类整理,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晚饭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这项“工程”。该如何分类呢?我心里并没有清晰的头绪。思索片刻后,我依据孩子所读的书籍内容和形式,大致分成了六类:晨诵类、故事类、绘本类、百科全书类、画报类(图画)以及其他杂类。经过一番仔细的整理和统计,我发现孩子在8岁之前,已经读了392本书了。再加上平时在图书馆借阅的那些书籍,他的阅读量应该早已突破了400本大关。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读过的书,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我先讲给他听的。
当初,我给他读书时,其实并没有太多高深的想法,只是单纯觉得这是陪伴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阅读魏老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常的读书时光,对孩子后来的成长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识字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速度的提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都离不开当初我为他读书的那些日子。
如今,儿子打发无聊时间的方式,便是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有时他一坐下来读书,就能专注地看上整整两个小时。有些书,他甚至会反复阅读,而且还能记住书中的许多内容,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一点,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若能多接触好书,才能为孩子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读物。回过头来再看看我统计的书目,发现它们基本符合魏智渊老师书中所提到的儿童读物的类型和要求。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继续与书为伴,和孩子一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共同成长,收获更多美好的时光与珍贵的回忆。